【27598】峰高谷幽话黄岩

    2021-09-17 10:10:23

一、沿途风光

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分割的精神滋养!

当人们正在享受着当今社会自驾游、高速、高铁、航空等交通的便捷,将地球缩小为“地球村”,在东西各国、五湖四海畅游时,却忘记了就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湘西大地,在我们大山古村的一个个角角落落,也有许许多多闪烁着灵光异彩的胜地,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黄岩大峡谷——

黄岩大峡谷坐落在怀化东南近郊,海拔一千一百多米,魏巍入云,横亘天际,盘旋而上,如登天梯。因其落差大、山峰峻、峡谷幽、石林险、林木深,被誉为怀化的“青藏高原”。据说这里曾经有一块巨大的灵光闪闪的黄色巨岩,是当年女娲娘娘炼五彩石补天时,从昆仑山采石路过遗落了一块,便造就了这天工神奇的大山!

从山脚叠翠兰亭出发,驾车至黄岩景区大门,不到半小时路程。也可以约上几个“驴友”骑行,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达山顶。一路风光,谷深林幽,奇花野卉,夹颈相迎;举目四顾,远山如涛,俯首层林,如展画卷。峰回路转,使你目不暇接。

沿途可游览的景点不少,主要的有:叠翠兰亭溪谷——这里林荫蔽日,溪谷婉转,流泉飞瀑,碧潭如镜……是夏日孩子们戏水消暑的首选。趴坡千年银杏树——这是一棵十分奇异的大树,因为多次被雷击,中间成空心,树下李姓大爷,常在树中设宴或打麻将。树上鸟鸣啾啾,树中麻将声声,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树冠占地足有半个球场,每到秋日,一树金色,彩蝶飞舞。大坪映月泉——我曾应邀为其写过一篇《映月泉赋》,现已刻碑于泉畔:高山有好泉,泉自重壤出。重壤接九霄,云霏化甘露……或酌一勺甘冽,透彻肺腑!

二、奇异峡谷

进入大峡谷大门,远远便可望见森林瞭望台——它像一只巨大的苍鹰,立于大峡谷的峭壁之上,仿佛正展开翅膀,翱翔于天地之间……

走进瞭望台,换上防滑鞋套。抓住栏杆,缓步徐行,脚下的玻璃行道,临万壑深渊无边林木之上;眼前的逶迤山峦,挟浩荡天风猎猎扑面而来。胆大的人眼观前方阔步而行,胆小者手抓栏杆缓慢移步,更有怯弱者,则趴在玻璃台上作蛙状爬行。或喜、或惊、或笑……但见瞭望台两根粗大钢丝缆绳牵起的牌坊上,书一对联:“俯瞰人寰山河画列舒长卷,聆听天籁物我相融步坦途!”

凭栏俯瞰大峡谷——如果是下雨天气,峡谷里则是风动云起,雾纱缥缈,忽隐忽现若仙境;如果是久雨初晴,则是满山鸟鸣,峰峦叠翠,道道霞光如耀金。晨光中祥云飘飞,山岭新翠,石峰竞秀;暮霭时林木沉静,山峦绵延,白鹤翻飞。人在幽谷,流连忘返,疑非人间……

每每登临一座高山,都深深感觉人类进化的一种遗憾。

第一次上黄岩,是在数年前的一个秋日。与二三好友,骑摩托车而上。其时的黄岩大峡谷,人迹罕至,一片蛮荒。只有一条简易的丛林山道,坎坷崎岖,极难行走,有些地方只能弃车步行。临绝壁之上,俯深不可测的山谷,山溪轰然,山风袭襟。举目峡谷对岸,峭壁苍松,山花草树,仿佛伸手可及,可脚下的深谷,又使你不得不绕行半天……

人啊!谁说我们是万物之灵?

夜不可视物,行不过马驹,飞没有双翅……每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在山谷跋涉;每每望到那绵延不断的大山;每每看到哪怕一只小麻雀在枝头鸣叫,一只小燕子在田间翻飞……我都是如此地歆羡,如此地惭愧,如此地感慨!

所幸今天的黄岩大山,不仅有可以俯瞰大峡谷的瞭望台,在两座深谷之间,也早已有了空中缆车和索道捷径。——你看,那一位女子坐上网兜,扣好缆绳,“呼——”地一声,张开双臂,何尝不是一只轻盈的燕子,在黄岩的群山丛林之上,在袅袅的云层轻烟中翻飞?

大峡谷里的山风也是神奇!记得一次我带领作家们前来采风,突然从峡谷里卷起一阵旋风,我们作协的旗帜,竟然呼啦啦从旗杆上脱离而去,兀自飞向天空,又坠入脚下的深渊!众人一阵惊呼!接着更为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

但见(其实没有见——只是感觉吧!)幽幽万壑,莽莽丛林之上,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将它从深谷里托起,旋转——飘飞——旋转——竟然径直向我们的头顶飘来。一人眼明手快,赶忙一个跳跃伸手拽住,如获至宝!

三、1800岁老树

从瞭望台入大峡谷小径——山道几乎成垂直而下,林木愈加幽深。一道道飞瀑,仿佛带着百兽之王的吼声,给你从未有过的震撼。

行至一段崖处,突然有人惊呼,“有蛇——好大一条蛇!”

众人举目,果然见一条碗口粗的蟒蛇正从一个岩石的罅隙里,攀沿而出,鳞爪飞舞,腾挪游移,盘旋而上,绕过一块山崖,穿过一片丛林,向脚下的深谷蜿蜒而去……

走在最前面的向导老人定神一看,却大笑起来,“莫怕莫怕!你们再仔细看看——那是一棵千年古藤木,不过说来,它确实还有一段与蛇有关的因缘……”

老人告诉我们,不知多少年以前,这里住着一个专门杀蛇的猎人。一次,猎人遇到了在这一个山谷修炼的大蛇,拔剑与之厮杀。不料几个回合,渐渐力不从心,眼看大蛇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吞噬猎人,突然来了一个须髯飘飘的山神,救了他一命。猎人从此不再杀蛇,蟒蛇也从此变成了山崖上的这一根老藤……

在一个瀑布水潭边坐下来,深深地呼吸一口饱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仿佛脱下一身尘垢,神清气爽。这时,又一棵硕大的老树映入我们的眼帘。走进细瞧,只见记载古树名木的那一块小牌子上写着:1800年,银木荷。

1800年,是一个什么概念?

如果以现今人的最高寿命100岁而言,就是一个人活过了18个轮回。如果以古代生活水平低下,人均不过50岁而言,就是一个人活过了36个轮回!

1800年前,是一个什么时代?

大约在公元219年的东汉,继西汉的大一统之后,东汉在文化、军事、科技各个方面都有显著地发展。经学上有郑玄的创新,科技上有蔡伦的造纸术,军事上有窦宪大胜匈奴,迫使匈奴西迁。同时,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开始形成。大汉天子的威名,不知何时开始传入怀化黄岩的大山之上?

不过,人们可以深信的是:1800年前的某一天,有一棵叫做银木荷的小树,开始在黄岩峡谷的深处扎根。它从何而来?是从苍鹰的嘴里跌落?是一阵山谷的强风将它挟裹?还是大汉的一位子民将它栽植?可以肯定的是,每逢夏末初秋之际,它就会开出洁白的花朵,千年一瞬,朝代更迭,芬芳了1800个春秋啊!如今,依然华盖如伞,挺立在峡谷的深处!

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一棵1800年前的老树,仿佛带着唐宗宋祖的骄傲,穿越时空来带给我们的惊喜!

1800年以来,它一直站在峭壁的边缘。它寂寞吗?

于是,1000年前,一棵叫做巴东木莲的小树,以毫不孙色的气魄,站立到了它的附近,做了它的邻居。巴东木莲花期在5、6月,花瓣成调羹状,或正是它餐风饮露吸天地之精华顽强生长的见证吧。

400年前,又一棵湖北紫荆做了它的伴侣。于是,每年春日,紫蝶般的花朵便开始在峡谷里盛开……谷底山溪轰鸣,峭壁飞瀑如练,山风爽飒,百鸟来朝,各种各样的珍稀树木、草花、动物,喧闹了整个山间!

一个人跋涉在这样的大峡谷里,站在一棵棵这样的老树前,是多么地渺小?

四、鬼斧石林

与瞭望台向背而立的,是两座相连的黄岩石林群。

又一次上黄岩,是在久雨初晴之后的一个春日。头顶的天空,无限高远。山高无树,山上的石头似乎都成了精灵。或是造物主在早年的造山运动中,留下的奇迹吧。阳光下的石林,如一个个仙子的沉思,如一群群禽兽的欢聚,如一艘艘船帆的远航。

徜徉其间,又仿佛使人置身诸葛亮的八卦阵中,峰回路转,难穷奇妙……移步换景,每一座石峰都是一道独特的风光,每一座石林都是一部独特的历史,让你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

在黄岩大峡谷那一片片石林之上,您会有多少惊奇的发现?

你看——蓝天丽日之下, 那一块圆形的巨石,在太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灿若牡丹!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你走近这一块巨石的时候,会发现它的中间竟然有一个圆圆的中空,不经意间仰头,在湛蓝的天幕上,就像一轮晶莹玉润的圆月,牡丹花开月正圆——正是大自然奇妙的“花好月圆”啊!

“花好月圆”,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美的渴望!黄岩大峡谷的“花好月圆”峰,是我们每一位游人的向往!

“花好月圆!”——象征着“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象征着“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象征着“琴瑟春常润,人天月共圆!”象征着“四季花长好,百年月永圆!”

——当你与情侣在“花好月圆”下散步,清风徐来,繁星满天,你可以对着刚刚从天际划过的的流星雨,许下自己的心愿。

——当你与友人在“花好月圆”下畅谈,秋水澄净,碧海青天,桂香飘月影,菊色映秋痕,你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怀。

——当你与家人在“花好月圆”下漫游,扶老携幼,老人欢,儿孙乐,你可以默默地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看——那两个青春的头颅,不知期盼了多少年?不知相望了多少年?亘古相守,今已成真,这一对伫立千年的恋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互相仰慕,互相倾诉……任天上云起云飞,任人间风雪雨晴,也改变不了他们的相拥相吻,它们就是天使之吻峰!

你看——那一个几乎倾斜四十五度角,摇摇欲坠又坚强挺立的老翁,就是“醉翁石”,“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你看——那一块如凌空张开青筋凸起的硕大手掌,就是“如来神掌”峰。

相传这里藏有一套如来普度众生,解劫消灾的绝世武功,神掌的威力可敌天灾人祸,降妖除魔。你看——那一峰山石上睁着的一只巨大的眼睛,就像一只神奇的“中国天眼”……

五、别有洞天

黄岩的溶洞很多,据说整个黄岩大山底下,就是一个偌大的溶洞,已经探明的有七十二洞,包括钟鼓洞、公鸡洞、风洞、浪洞、飞蛾洞、白马洞……洞洞相连,让人向往。

我们来到钟鼓洞,果然见到一只硕大的“古钟”立在洞口。据说钟鼓洞曾经是一位道士修炼的地方,后来道士的小弟子背叛师傅,大弟子前来为师父报仇,带着师傅赐给他的几件法宝——一口宝钟,一面神鼓。小弟子自知理亏,边打边退,躲到了洞里,到一个绝壁处,大弟子用师父传授的擎天雷,用一块巨石将小弟子永远封在了洞里,又拿神鼓将他重重压住,把神钟留在洞口警示后人。

风洞,又被称为黄岩百姓的救命洞。据说民国初年,驻守在黄岩的国民党宪兵无恶不作,强奸民女,为黄岩“十八好汉”所杀,百姓全部躲进了风洞。宪兵包围风洞,可谁也不敢踏进洞里一步。风洞的种种神秘传说,吃人的蟒蛇、暗河、各种猎人的机关,让他们望而却步,于是想出一个毒招,从农民家抬来风车,又从怀化买来最厉害的辣椒,将一袋袋辣椒点燃,用风车往洞子里车风。

浓烟到了偌大的风洞,却瞬间渺无踪迹。宪兵不知道,这风洞实在是一个奇特的天地,即便是黄岩好汉,也不知这一个洞到底有多大多宽,不知其延伸到了哪里。只知道这整座山就是一个个厅堂相连,才出这一个洞口,不经意中又有另一个洞口。那看起来是滚滚的浓烟,一进了风洞,就好像是无际的穹窿里的一片羽毛,飘得无踪无影。一个个宪兵累得气喘吁吁,却听不到一丁点百姓的消息,更不要说有百姓出来了。

几天过去了,乡民们带进洞里的干粮吃完了,疾病、饥饿开始接踵而至。乡民们在洞内厅堂转移中,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暗河边的桥上,跌入地下河的激流中。为了不连累乡亲,“十八好汉”只好自己走出洞口,一个个慷慨赴义。

白马洞是一个狭长逼仄的溶洞,穹隆高悬,幽深难测。岩壁上,流泉潺潺;脚底下,暗流湍急。一忽儿垂直而下,一忽儿笔立攀沿,一忽儿侧身辗转,沿着岩壁、穹顶、暗流边“丛生”的钟乳石,好不容易走到洞口,却见头顶上悬挂着一块摇摇欲坠的巨石!

有人说这一块“惊天飞石”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陨石;有人说是当年如来佛惩戒悟空,从五指山飞来的一块巨石;有人说是唐僧悟空一行西去取经时,白马在这里见到一村姑动了凡心,躲在洞里与村姑厮守。悟空运用神足通搬来石块,像雨点般砸在黄岩的山头。一块巨石,正好砸在洞口的两块峭壁缝隙里……

悟空牵着白马腾空而去。从此,那一位痴情的女子,每一天都要来到这一个白马洞,寻找她的夫君。你看,那高高的石壁上,还有她哭泣的泪痕呢!

六、高山康养

“千年无一暑,百里无蚊帐。”这是黄岩人常常向山外人夸耀的一句话。令山下人烦恼的蚊子蟑螂,在这里几乎绝迹。黄岩平均海拔八百多米。夏日三伏,无论太阳多大,只要站在树荫底下,总是凉风习习;无论下雨天晴,夜晚睡觉,都必须盖被子。

黄岩的姓氏文化,也让外人着迷。一般中国的乡村,几乎都是以同宗同族而群居,黄岩不到一千户人家,却有近百个姓氏。有人说黄岩山高景好,是古代隐居修道之地;有人说黄岩山高皇帝远,聚集了不少逃荒的人。笔者在曾经采写的黄岩《丹凤朝阳“百姓”聚》一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神鸟化身的女孩杜鹃,见这里“田地荒芜,茅舍萧瑟,乱石山道,惟老妪孤寡,兔走狗奔,不见青年壮汉,劳力人丁的踪影。”于是,神女为了拯救黎民于水火,种花招亲,方圆百数里的年轻小伙为之仰慕,纷至沓来……

今年三月的一天,在黄岩大峡谷董事长杨英兰、董事彭开寿、彭先云的邀请下,陪同市文旅局的相关领导再上黄岩,为黄岩大峡谷的深化发展,作实地考察,出谋划策。一路行来,但见山道蜿蜒,雄峰耸立,山岚渐开,化作一片白色的云浪,缥缈开合,仿若仙境。

至黄岩大峡谷,沿一条俊秀石林的小径,登上“天空之镜”观景台,足底是一片幽壑,万仞峭壁,举目则远山如涛,绵延天际。时近中午,云开日出,天空、远山、大树……周围的一切倒映在足底的明镜中,仿佛人在天空行,云在足下飞!浩浩天风,吹起衣襟,指点风光,筹谋未来,各自畅谈着心中的蓝图——

在峡谷右侧山坳峭壁处,将建一个大型游泳池。炎炎夏日,游人至此,则可在这里消去一暑的炎热。峭壁边的那一棵迎客松,将保留成泳池中的栖息小岛,成为一把天然遮阳伞。人们游累了,可以爬上树底下小憩,可以在峡谷边眺望。峭壁对岸龙口瀑布下游的深谷,也会截流成为一个天然泳池。使峭壁上的泳池与深谷里的泳池,遥相辉映。

沿着对岸峭壁低缓的丘陵地带,则可建成民俗木楼。五十六个民族,根据每一个民族建筑的特点,建成相对应的民族小居……

黄岩海拔高,对于农牧业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黄岩的土鸡、土鸭,自然放养的猪、牛、养,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最好产品。黄岩空气负氧离子丰富,蔬菜、水果远较山下的味美。水稻的种植,也可以组织专业的农户耕种,作为黄岩大峡谷的储备粮仓。

未来的黄岩大峡谷,将不仅以绝美的风光引人入胜,更要让来到这里的游客,在这里玩的安全,吃得放心。黄岩旅游的一切服务,都将立足黄岩本土,都将带有黄岩特色,使之成为大湘西的又一颗旅游明珠!

作者简介:易水寒,九十年代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03年进入毛泽东文学院研修班学习毕业,担任怀化市鹤城区作家协会主席十数年至今,文章在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转载!曾任《怀化日报》、长沙《财富地理》、东莞《文化周末》记者、编辑,获湖南省文学大赛一等奖一次,怀化文学大赛一等奖四次。出版散文集《人坐秋天》《孤月寒泉》,写作长篇传记《觉性之光》。2020年拙作《孤月寒泉》再度获得怀化文学艺术大奖!


第四届“锦绣潇湘”湖南文化旅游创新创意大赛之遇见怀化游记攻略摄影类评审工作采取评审+大众投票的形式进行,最终获奖等级将交给大众投票决定。所有入围最终角逐的作品,将根据最终投票票数排名,决出游记攻略类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8名,摄影类作品金奖1名,银奖4名,铜奖20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文创湖南”,为喜欢的作品投票,你的投票将决定奖项的最终归属!


责编:王灵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