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轻家人负担,17岁少年发明旱地施肥播种机

记者 王智芳   三湘都市报   2021-09-07 20:24:4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7日讯(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王钟莞)“‘智能化旱地作物施肥播种机’能让农活时间压缩一半以上。”9月4日,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湖南选拔赛在长沙举行,入选国赛的澧县技工学校项目学生代表邹嘉俊谈起了制作机器的初衷,“从小帮家里干活,一直渴望有一台全自动施肥播种机提高劳作效率,减轻爸妈负担。”

17岁少年,花一年时间圆“发明梦”

今天,刚刚开学不久的常德澧县技工学校师生们被一个袖珍“农业工具”吸引。说是农业工具,更像一个带着履带的头盔大小的蓝色甲壳虫,外形独特,机身小巧,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上运行自如。这款设备是由该校师生自主研发设计,名字叫“智能化旱地作物施肥播种机”。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见多了长辈们辛苦劳作的身影。我家种植的棉花,完全由人力种植,非常辛苦,所以希望自己能发明出一个可以设备,能够帮助大伙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17岁的邹嘉俊是该校高二学生,也是设备的研发团队主要成员。一年前,还在读高一的他有了发明农耕设备的想法,前往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沟通,很快得到了老师的支持,老师提议设计一个漏斗式的播种机。

于是,他们开始组团队“追梦”。电子商务、机电、市场营销,一个跨专业的十人“研发”团队组成。“现在设备已经在澧县金罗镇和官垸镇两个地方试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邹嘉俊开心地说,“感谢老师和队友们,帮助我‘圆梦'。”

半日农活只需一小时就能完成

“与北方成片栽种区域使用大型农机耕种不同,湖南这样以丘陵地形为主的区域,地块零碎不成片,旱地作物的种植鲜有大型机械化耕作。”邹嘉俊说,劳作时工序多,工作量大,天气炎热,农民劳动强度高,很是艰辛。而一款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小型农机,可解决旱地作物播种、施肥时诸多问题,“比如可以解决玉米、大豆的播种,棉花的埋肥、松土等多种工作。”

记者看到,智能化旱地作物施肥播种机由外壳、动力驱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摄像传感器系统、肥料种子流量控制系统、方向自校正系统等组成。

“使用时,将混合好的固体颗粒肥料装在储肥漏斗内,开动机器,通过遥控器或APP调节肥料或种子流量,控制机器的运行方向和速度即可完成对旱地作物的固体肥料埋施或完成旱地作物的播种,松土等。”设备研发团队指导老师刘新介绍,以前一个人一上午最多只能完成两三亩的工作,使用这个设备后,一亩地只需要15到20分钟,“大大减轻了劳动者的劳作强度,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刘新表示,团队正在生产升级产品,采用4G卡通讯,一键操控,通过雷达扫描后按自动按轨迹运行,在家就能操控,真正实现在家种地。

责编:苏亮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