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退伍军人申勇:子承父业,烤出“乡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06 15:34:2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6日讯(记者 胡江勇 王俊林 杨钦 实习生 梁扬)中秋赏月又临近几分,会同堡子脚方向高能预警!!!柴火大麻饼即将霸屏你的朋友圈。

从朋友圈觅得踪迹,9月1日,记者来到堡子镇集镇,找到了美味和乡愁的传播者——申家“龙妹几”月饼作坊老板——退伍军人申勇。

凌晨3点,申家“龙妹几”月饼作坊就忙碌起来了。作坊负责人申勇和师傅们一起擀面、包馅、压制、烤饼.....柴火月饼未来会如何发展?申勇有了清晰的定位,“我们堡子脚的柴火月饼,卖的就是‘乡愁’!”

2013年底,申勇从部队退伍后,子承父业,立志把堡子脚月饼最浓郁的“家乡味道”复制、传承。

记者在“龙妹几”月饼作坊门前看到,前来购买月饼的人川流不息,排起长队等候月饼出炉。

记者品尝了一块大麻饼,皮薄馅足、饼皮松软酥脆,咬上一口酥得饼皮一不小心掉在衣服上,别有滋味。

在怀化市及周边地区,会同堡子脚的柴火月饼尤其受欢迎。

“电商、微商销售也不错,但主要以日常的零售为主,也有很多经销商在这里批发。”“龙妹几”月饼作坊每天要赶制4000多个月饼,对于申勇和师傅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作坊内,20余名师傅紧张有序,从原料筛选,到炒制、和面、擀皮、包馅、收口、压模定型、烘烤.....每个环节都分工明确、紧张忙碌。

今年31岁的申勇算是作坊的“老师傅”,从5-6岁开始,他就跟着父辈开始制作柴火月饼。

“再高级的机器,都不可能取代手工的角度、韧度、温度。”申勇告诉记者,月饼制作的每一道手工环节,看似简单,甚至枯燥,可要一一达到标准,可不简单,全是实打实的技术活儿。面粉醒得如何,有经验的老师傅手里一掂,便全然知晓;皮儿要擀得中间厚四边稍薄的圆形状,要不馅儿多就“穿”了;拌制馅心倒入各种果料后,必须在一分钟之内揉均匀,否则果肉的颜值将大大受损……

“每年中秋节前1个月最忙。”申勇告诉记者,为了生产这美味的大麻饼,他们每年农历6月初便开始准备,既要抢抓市场行情备料,又要精挑细选保证配料质量。

农历7月便进入忙碌生产时期,每天清晨4、5点便起床蒸灰面,面团在“甑”上蒸3个小时才能熟透,然后与配料进行搅拌,作坊每天生产4000-5000个月饼。

工人上班后,不停地生产,不停出货直到深夜,工人下班了,申勇还要把第二天要用的花生及其它配料烤香。

前几年,中秋旺季生产麻饼15万余斤,收入近50万元;去年和今年受疫情影响,销量略有降低。

“只有口碑好了,才能传承、推广!”申勇有一个想法,他希望堡子脚所有月饼作坊能“抱团发展”,规范化运行,将细致做到极致,把质量和口感做好,做成老字号,共同打造堡子脚“月饼小镇”。

责编:许诺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