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她选择和女儿一样捐献遗体和角膜

记者 李琪   三湘都市报   2021-08-03 09:40:40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日讯(记者 李琪 实习生 潘爱华 杨丽红 杨祎莎)10年前,独生女任艳不幸车祸离世,捐献了角膜。10年后,65岁的妈妈桂汉林即将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做了和女儿一样的选择。

8月1日,聊起女儿和妻子,市民任正武虽然悲痛却也平静。因为他已经想好了,自己去世后也要捐献遗体眼角膜,将名字刻在长沙市明阳山福寿苑陵园的长沙市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在那里,他们一家三口,将以爱的名义再团聚。

“她们虽离开了我,但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都选择捐献遗体和角膜,她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长沙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我会常去探望她们,以后我也将追随她们,捐献遗体和角膜……”今天,任正武看着女儿妻子的照片,回忆起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7月28日下午4时,桂汉林老人因心脏骤停,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站。永别妻子后,丈夫任正武帮助她实现人生最后一个愿望——捐献遗体角膜。当天下午5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与桂老家属见面并完成角膜捐献和遗体交接工作,也完成了桂汉林老人生前的夙愿。

签署“捐献确认书”时,任正武红了眼,因为这张表,10年前他也签过。2011年,女儿任艳车祸后不幸去世,之后捐献了遗体角膜。当年,他和妻子一起签表,并相约百年之后一起捐献遗体器官。2016年6月,两位老人前往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受站,认真签署了各自捐献申请书。

“我老伴生前就说,她去世后还想给国家做点贡献,遗体火化,还不如捐献给国家,帮助更多的人减少病痛。”任正武还清楚记得当时老伴说过的话,这也是他的心声。

经长沙爱尔眼库实验室各项检测与评估,桂老的眼角膜质量良好,实施眼角膜移植手术后,至少可以帮助2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链接:遗体捐献者越来越多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授潘爱华说,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以家庭为单位签订遗体捐献申请书,他们用大爱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座灯塔。

据悉,2014年长沙市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建成之后,已有1500位捐献者的名字被铭刻在纪念碑上。

责编:胡元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