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吴灿阳:以青春之名 为梦想喝彩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31 16:56:14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姚瑶 通讯员 唐卫东  周涛)国家奖学金,作为当前高等学校学生能够获得的荣誉等级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每年都会吸引全国超过2000所高校、超3000万名在校学生的角逐——但奖学金名额仅6万个,获奖比例仅为0.2%,竞争激烈。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荣获2019~2020学年度国家奖学金100名本专科生名单,其中,湖南仅有3名本专科生入选。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管学院2018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吴灿阳 ,就是其中之一。

联系上吴灿阳时,正在厦门机场实习的她刚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对这个乐观自信的21岁女孩而言,沉甸甸的国家奖学金,不仅是一份鼓励,更是她实现“蓝天梦”的又一里程碑。

从小种下“蓝天梦”

吴灿阳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能飞上蓝天。那时的她觉得“空姐”是一份光鲜靓丽的职业,于是经常搜集一些与航空航天有关的信息,让自己离梦想更近。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新中国第一代空姐——“空中十八姐妹”的故事。当时,较高的收入和职业美誉度,让“十八姐妹”被众人羡慕。可实际上,要端好这个“金饭碗”并不容易。吴灿阳介绍,当年的飞机小,舱位只有十几个,客舱也不是密封的,一旦遇到强气流,飞机颠簸严重,速降等状况时有发生。“‘十八姐妹’平均年龄只有十八九岁,遇上紧急情况,大家都很害怕,可是强大的职业素养让她们克服了恐惧,一方面安抚旅客的情绪,一方面专业地引导大家完成各项指令。”每一份工作背后都有艰辛付出,“空中十八姐妹”让吴灿阳对“空姐”这个梦想中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2018年夏天,她如愿考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管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刚入大学,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她在学业上不敢有丝毫松懈。“对于空中乘务员来说,英语很重要,所以,我每天都会抽时间学习英语,听说读写样样要行。”一开始,吴灿阳只能听懂部分基础性的单词,于是,她一边听一边写,听完再对照字幕逐字逐句核对,然后再重复听写。

在校3年,吴灿阳一直担任班干部,成绩稳居班级第一,综合排名年级第一。担任英语协会副会长的她,还积极策划举办英语口语比赛、写作比赛等。

认定目标不放弃

在同学们心里,吴灿阳身上有一种温柔又坚定的气质,即使学业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定的目标从不轻易放弃。早在大二时,她便创建了“云霄之巅”航空科普知识网络专栏,参与了省网络精品项目“文明启航”;她多次利用课余时间在湖南航空馆为中小学生义务讲解,还在家乡一所偏远的小学成立了航空兴趣小组。

回忆起那时的点点滴滴,吴灿阳言语间充满了感动。“还第一次接触这些山里娃娃时,大家都没坐过飞机,说飞机是天上飞的大鸟。后来,我给他们讲航空航天知识,讲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大家一起拼航模、看视频,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忽然告诉我,他长大了相当飞行员。纯真炙热的眼神,深深印在了我心里。”吴灿阳说,在湖南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教育竞赛上,她向青少年讲解航空知识,告诉他们比赛不是冲着拿名次、拿成绩去的,而是为了拓宽眼界,增长知识。而从孩子们的笑容中,她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获奖学金有“秘诀”

拿到国家奖学金,有什么“秘诀”吗?吴灿阳笑言,除了成绩优秀外,综合素质同样重要。

2020年8月,全国航空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开锣。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空乘专业所有学生进行选拔,吴灿阳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在集训的4个月里,她每天早上6点便和其他3名团员去模拟客舱练习,直至深夜。“学校是晚上11点关宿舍门,而我们集训完只有10分钟回寝,基本上是一路狂奔 。”连日练就的苦功,让她们最终拿下全国航空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吴灿阳还荣获“中航之星”称号。

如今的吴灿阳,在厦门机场担任防疫检查工作,有时需连续工作20个小时以上。但她从来不觉得辛苦。“生活不是苦难,也不是享乐,而是我们应当为之奋斗并坚持到底的事业。”吴灿阳说,自己经常以这句话勉励着自己。

对于即将走进高校校园的学弟学妹,她希望大家珍惜青春年华,为梦想喝彩。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相应的竞赛,因为“这不仅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也是帮助你收获奖学金的‘加分项’。”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