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新坐标丨半小时可达,跨城生活变得更轻松

  三湘都市报   2021-05-28 09:19:29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卜岚

【开栏语】

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城市一体化,便是极具当代发展的战略主题。

从1984年长株潭经济区方案提出,到2020年湖南省发布《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再到2021年,“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长株潭一体化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

历经三十多年努力,长株潭一体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又给三地民众带来哪些福利?从即日起,三湘都市报推出系列报道,带您了解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故事。

(5月8日,长株潭城际铁路列车经过长沙市天心区环保路。当天,长株潭城际铁路启用新的列车运行图,正式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从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到城市一体化,长株潭正以交通为先导,紧密连接在一起。

“以前去长沙,要转车坐一小时大巴。但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后,约30分钟就可以到。”湘潭市民周琴感慨说,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让往返三市变得更为便捷。

这是长株潭一体化变化的一个日常片段。近年来,长株潭围绕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三干、两轨、四连线”为骨架的交通路网基本成型,“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城铁

市域概念逐渐模糊,“双城”生活变得轻松

城铁拉通,城市向好。每一座国际化的都会城市,都有着完善的交通作为发展支撑。

作为湖南省“3+5”城际铁路交通网的核心项目,也是首个开工建设的项目,2016年12月26日,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条贯通湘江两岸、连接长株潭三市、在长沙市内设站超过总量一半的线路,也为城市群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催化剂。

“老婆带着孩子住长沙,我在湘潭工作,周末才回家。”考虑到长株潭城铁已经开通,今年上半年,杨辉和家人在长沙暮云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坐城铁从湘潭回长沙,只要半小时,很方便。”

随着时间推移,城轨也迎来了蝶变。今年5月8日起,长株潭城铁启用新的列车运行图,正式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长株潭城铁本线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将达到100.5对,长沙至暮云区间平均发车间隔为10.3分钟,株洲、湘潭区间平均发车间隔为21分钟。基本达到“公交化”水平,三市居民的获得感也再次被刷新。

三干

拉通城市群骨干路网,半小时交通圈全面形成

从城轨开始,到“三干”的改造,城市出行弱化了区域差,“同城圈”也变得更为紧密。

去年10月,连接长株潭的“三干”项目——芙蓉大道、洞株城际公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正式通车,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左右减少至半小时以内,三市之间人流物流更加便捷,产业联系更加紧密,长株潭全面融入“半小时交通圈”。

郭敏是株洲人,在株洲云龙区上班已有数年。现在她居住在长沙开福区,在以前云龙大道(洞株路株洲段)还没有快速化改造之前,她常常要等到周末才能回家。

株洲云龙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云龙大道(洞株路株洲段)快速化改造项目于2019年7月20日动工,去年8月28日完成了项目建设。道路规划北起洞株路长株界,南至北环线,双向六车道(部分主线跨线桥四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对于长株两市市民而言,开车一波绿灯、几脚油门即可到家门口。

未来

打造融城小镇,形成高端人才集聚区

除了交通的建设,在一体化发展“一张图”中,融城小镇也被提上了日程。

根据规划,湘江融城科技小镇地处大王山南片白泉黄家湾·融城示范社区,北临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南接湘潭九华、东临南部新城、西临大王山通航小镇,是全省规划绿色融合发展示范社区之一。

总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区3.5平方公里。同时还紧邻长株潭生态绿心,区位和生态优势明显,有“一干一轨”(潭州大道、城际轨道西环线)做交通支撑,未来将聚焦科技与数字产业,打造滨水宜居小镇。

湘江新区管委会党政综合部副部长、文旅产业链办公室副主任傅永超介绍,湘江新区正在规划在大王山南片区打造湘江融城科技小镇与湘江通航小镇,进一步加强与湘潭地区的合作,“届时大王山片区将形成以城际、地铁为支撑的公共交通体系和‘六横六纵’的骨干交通体系,实现南北连城。”

责编:胡元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