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龙潭镇:致敬缅怀袁隆平院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22 23:19:0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2日讯(通讯员 粟旦、吕芳菲)“这么一个为国家、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怎么会突然就走了……”。5月22日下午,听到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龙潭镇横板桥村退休老支书吴伟传深表怀疑,但湿润的眼眶却掩饰不住悲痛之情。

横板桥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这里水稻生育期长,产量高,自2008年以来一直是湖南杂交水稻的攻关基地。2014年8月11日,袁隆平来到溆浦县龙潭镇横板桥村超级稻攻关示范基地调研,看到禾苗长势喜人,袁隆平院士啧啧称赞,并细心叮嘱示范片工作人员要注意后期管理。

“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我们从饥荒的年代走过来,一定要把产量提上来。”时任横板桥村支部书记的吴伟传曾多次接到袁隆平院士的电话,电话里袁院士与他分享杂交水稻种植经验,总是叮嘱他要时刻关注禾苗长势和病虫害情况,通过排水晒田等方式加强田间管理。



自2008年承担超级稻高产攻关以来,横板桥村超级稻攻关示范基地遵循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法则实施高产栽培,先后突破了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攻关目标。2014年10月,横板桥村102.6亩超级稻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达到1026.7公斤,成功突破一千公斤大关。袁隆平院士亲笔题词“此地长出一吨谷”,溆浦县委县政府在试验田旁边专门修建了纪念广场。

眼下,正是制种插秧的农忙时节,横板桥村的水田里满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吴老支书默默走到自家水田边,扯了一把禾苗来到纪念广场,放在了袁院士题词前的石头前,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袁院士的缅怀之情。

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为了世界人民能够吃饱吃好,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播下的种子已经深耕在我们心里。我们坚信,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终有一日会实现。




责编:夏帆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