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4-09 17:59:37
桂林 海燕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丰富,风光旖旎。她以无比的能量,释放出文明星空未曾消逝的曙光!长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的发端、发展、定型、扩散的悠久历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长江文化日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临湘拥有38.5公里的黄金长江岸线。盛唐时期,湘水的入江口曾在临湘境内,临湘也因滨临湘水而得名。长江和湘水孕育着灿烂的湖湘文化。唐代时,多位诗人或升迁、或谪贬、或流放、或隐居来到风水宝地巴陵岳州,在清代《临湘县志》中,诗人游历临湘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张说,曾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30年,其诗朴实遒劲,谪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同赵侍御巴陵江上早春作》为其岳州刺史任内之作。诗中“水苔共绕留乌石,花鸟争开斗鸭栏”两处提及临湘的地名。一是乌石矶,《临湘湘县志》载:“乌石矶在县西二十五里,唐代张说《江上早春》‘水苔共绕留乌石'正指此。”这里是湘水的入江口,江中留有一个巨大的礁石,历经江涛千百年的磨铣,表面圆滑光平,通过太阳光的折射,强大的射线似一诺大的镜面,刺人眼球,因名之镜石,吸引了多少迁客骚人到此游之、观之、咏之;一是鸭栏矶,《三国志·吴书》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之子孙虑封建昌侯,于堂前斗鸭栏,颇施小巧。陆逊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以自新益,用此为何?’即时撤之”故名也。《临湘县志》载:鸭栏矶在县东北15里,临湘滨江一带为东吴孙虑的封地。如此神圣风水宝地,张说当然有所见闻,还多次莅临此地考察,要不然创作时不可能这样信手拈来。
张九龄,字子寿,号博物,唐代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聪明敏捷,善于属文,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他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他在临湘存诗四首,《将至岳阳有怀赵二》、《使还湘水上》、《自湘水南行》、《初入湘中有喜》,都留下了“湘水”的络印,诗人与湘水有着特殊情感。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江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北,澧水,沅水,资水合,东流注之”,又“湘水南来注之”。证实澧沅资三水是合流入洞庭湖后,注入长江,唯独湘水从南而来直接注入长江。”《水经注·湘水篇》也载:“湘水自南向北经长沙后,又北过罗县西,汨罗江东流来注,又北过下隽县西,微水(新墙河)从东来注,又北过巴丘山,入于江。”《水经注》所记录当时长江与湘水的汇合口,就在巴丘山下彭城矶的铜鼓山(古陆城附近)。盛唐时期,长江与湘水并未合流,诗人在湘水泛舟时亲历了“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两岸枫作岸,数处橘为洲”等优美的生态景观,勾起诗人“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的遐想。
诗仙李白,唐乾元元年(758年)以永王璘事流放夜郎,未至,二年春遇赦得释。其时李白从长江溯江而上经临湘,当他的木船在惊涛骇浪中靠近鸭栏驿时,迫不及待上岸专程拜访久别于天宝二年(743年)在长安任上结识的好友裴侍御。《临湘县志》载:“裴隐,官侍御,谪岳州,寓白马矶,与岫师鼓琴自娱。”裴侍郎,谪岳州,隐居鸭栏驿白马矶,可谓是无官一身轻,常以鼓琴,饮酒、垂钓行自娱乐。裴侍郎与李白是多年的好友,15年未曾谋面,今天能在长江之滨白马矶中相逢,倍感亲切。俩人彻夜相谈,谈论国家形势,民众疾苦,倾诉本人抱负无法实现的怨恨。第二天,李白与裴侍郎登上了白马矶,陶冶情操,共赏长江美景,留下了吟颂绝唱: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棹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相传,在侧叠万古的白马矶上,还深深刻下当年李白与裴侍郎对弈时的棋盘;白马矶前也留下了李白、裴侍郎、岫师好友相见,兴趣相投、对弈相战、横杆相钓、举杯相邀的倩影;岫师鼓琴时的和唱,就连那如山下的乐钓湾,成群结队的鱼群都被那美妙的琴声所陶醉。
诗圣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一生正值唐朝由盛而衰的变革时期。他心系苍生,胸怀国事,狂放不羁,正是他豪气干云的品质。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大历三年(768年)正月,从夔州出三峡抵江陵,后转折公安、岳州、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达三年之久。这年岁末,诗人从公安出发南行至岳州,于洞庭湖和湘江东岸漂泊数月。在三江口一带漂泊时亲眼目睹了龙窖山“莫徭”射雁时的情景,触景生情的写下了著名的诗作《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时已岁暮,江南一带北风呼啸,潇湘洞庭已笼罩在风雪之中,在这天寒地冻之时,湘水岸边渔父们已将捕鱼的网罟闲置起来,而游猎的“莫徭”正挽弓搭箭,猎射鸿雁。据太白全集原注:“长沙杂夷,又名莫徭。”所指的“莫徭”,就是临湘龙窖山的徭人。《岁晏行》真实地记录了莫徭在天寒地冻的洞庭湖中猎射鸿雁的情景。诗人还真实地记录了湘水两岸劳动人民“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柕轴茅茨空。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的悲惨生活。道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苦大众“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的呼号。
诗人于武陵,唐代著名诗人。他不慕荣贵,卖卜于市,隐居自适,多与山僧、道士、隐者交友。其诗作题材以写景送别为主,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诗人也曾多次游历湘水之畔的临湘,留下了千古绝唱,《夜泊湘江》是其代表之作: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
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半月,竟夕伴孤舟。
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临湘如山为屈氏封地。屈原遭放逐后,曾多次来到屈氏封地,在乡民百姓中四处游说,宣传和鼓吹抗秦的理论,寻求和组建抗秦的武装力量。屈原在江边垂钓时,从浮漂的沉浮得到启迪,悟出了“自主沉浮”的人生哲理,成就了人生的警世标杆。
穿越时空的隧道,寻觅诗人足迹。在千古咏畅的《唐诗》中,触摸到了长江文化,湖湘文化之灵魂。正是这厚重的文化基因,昭示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讴歌奋进中的长江文化。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