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新版目录》来了!大数据为“最热专业”赋能,“课证融通”将成抓手

  三湘都市报   2021-03-31 11:57:18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刘敏

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分别更名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财政专业、税务专业合并更名为“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近日,教育部公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下称《新版目录》),其中,财经类专业许多都被冠名“大数据”。

在湖南,财经类专业向来是公认的“最热专业”,此次专业目录的调整将怎样引领专业内涵升级?面对变化,我省高职院校该如何推进“三教”改革?

(部分财经类新旧专业对照表)

“大智移云物区”时代,“最热专业”亟须转型升级

在这个“大智移云物区”时代,不少人认为会计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从而遭遇“失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长谢志华却认为,财务流程上的操作会被“机器”所替代,但对会计人才而言,更多的是转型发展。他认为,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包括数据挖掘师、数据分析师和数据结构师,“大家要从业务大数据中,获取信息、挖掘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最有力、最权威、最核心的信息。”谢志华直言,“最热专业”亟须转型升级,高校要抓准会计教育内在规律,在与企业合作育人过程中注重新方法、新技术、新场景的引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性财会人才。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长谢志华与产教融合型企业专家一起探讨财会专业教育改革)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南中德安普大数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秋云在财会行业摸爬滚打30余年,可谓见证了行业发展的“风云变幻”。在他看来,随着行业不断转型升级,未来,企业将需要大批精通大数据的业财税融合高端人才。他举了最近备受关注的“苏伊士运河堵塞影响全球贸易发展”的案例。目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贸易链发生了重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立体思维,运用大数据缓解运营风险。

“业财融合是新时代财务人员转型的方向,传统的财务会计将向业务发展转变,这也是财会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在谭秋云看来,业财税融合人才,能够发挥管理会计在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中的强力支撑,将成为企业提升效益和价值的重要途径。“他们不再是单纯地提供数据报表,更重要的是,要从财务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转化为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产教融合型企业专家与院校课程专家探讨“课证融通”专业建设与数字化改造)

(课程专家在进行“大数据”课程设计和重构)

《新版目录》引导院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行业专家们提到的“最热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在此次《新版目录》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高职专科财务会计类专业中,财务管理等专业全部升级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而财政专业、税务专业则合并更名为“财税大数据应用”。对此,省教科院职成所所长王江清表示,《新版目录》体现了“大智移云物区”时代对职业生态的深刻影响,“大数据”和“融合”是关键词,对各职业院校而言,接下来应以教育部后续将发布的新专业的专业简介和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就业面向、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对应职业(岗位)等要求,结合区域、行业相关人才需求和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以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为目标,全面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大数据技术人员与老师共同探讨专业建设与数字化改造)

专业名称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专业建设的新要求,将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长沙民政职院财经管理学院院长佘浩认为,会计学与大数据的结合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围绕大数据作进一步调研,进行人才培养标准的修改,提升教师能力,特别是推进专业课程教材的数字化改造。”

湖南信息职院会计专业带头人陈东升也认为,《新版目录》出台后,各院校必须要加速对课程和师资进行升级。“比如如何对传统课程进行重构与整合,如何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如何丰富教学资源等,都是每个院校必须面对的事。”陈东升说,《新版目录》将引导院校重新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省教科院领导与企业、院校共同讨论课程专业升级与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向)

长沙商贸旅游职院会计金融学院袁美老师表示,院校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大数据技术财务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特别是要得到需求背后的技能和知识点。另外,要通过新增、整合大数据与财务的相关课程,梳理和确定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更名说明了新时代大数据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谭秋云认为,目前我省正在推进“1+X”制度试点,有大数据背景的社会评价组织立项的X证书根据竞争力和时代性。学校选择此类X证书开展试点培训并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教学改革,顺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十分必要。

“课证融通”将成落实《新版目录》的重要抓手

事实上,我省已经在“最热专业”探索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课证融通”新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王江清介绍,前期,我省开展了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重构了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全面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所有核心课程标准对接的都是现代企业对财务人才的真实需求,而且选择的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和‘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投融资分析’,与《新版目录》对专业的新要求也非常吻合,保证了“课证融通”的科学性。”王江清说,在“课证融通”改革中,充分体现了院校、企业、教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特别是突破了过去院校同类专业之间相对封闭甚至非良性竞争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同行共同攻关、共同提升的合作局面。参与的企业中德安普是教育部第四批公布的“业财税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评价组织,既有长期从事会计审计事务的经历,又有多年为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服务与支持的经验,其牵头组建的有400余家企业参加的产教联盟,可以持续提供财经人才需求信息和真实财务案例。此外,省教科院职成所也参与其中提供指导。“这样的‘课证融通’模式,必将成为落实《新版目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课证融通”部分讲师合影)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书记何万能认为,在职教领域,专业的升级改造从来就不是学校一家说了算,还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一线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企业行业需求,而企业技术人员又不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两者间必须取长补短。”早在2014年,针对“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难,专业难以对口,实习实训资料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等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的普通问题,该校就开始与中德安普合作开发与使用云上实训平台,以企业真实案例来共建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实务、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管理实务、税费管理与筹划、行业会计实训等6门课程实训资源,融入日常教学中去,并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业等方面通力合作。“因为较早地和企业合作,对专业进行了‘业财税融合’、‘大数据’方面地改造,不仅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还实现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竞赛成绩和实操技能的提升。”何万能说,学校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教师发展标准、学生发展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管理标准等一整套体现“课证赛融通”且具有湖湘特色高职会计专业标准体系。

(“课证融通”培训现场)

(“课证融通”教学设计展示)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表示,专业目录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指导文件,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基本依据。“各职业院校应该对接《新版目录》,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行业企业需要什么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并科学确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考虑院校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设置专业。”王仁祥说,课程体系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湖南省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课证融通”创新示范课程改革,既体现了职教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也必将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责编:袁欣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