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客”从何处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1-13 10:27:58

彭小霞

小寒至,北雁归,鹊始巢。

第一次见到这对夫妻,是在邻居家红旺旺的火炉边。

“这是哪来的客人呀。”进门后我好奇地轻声打探。“这就不是客呐,这是咱屋场里的人。”听到邻居嫂子高声强调之后的简要介绍,我忽而感到一阵欣喜,从而也不由想起贺知章的那首《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虽然眼前的他们不是少小就离家,我也不再是儿童,但20多年来在临湘市梅池村大山深处晃动,我真还没见过这两个屋场里的“熟人”。

梅池村位于湖南省风景名胜区龙窖山腹地,是一个山清水秀集生态环保、旅游休闲、农业示范于一体的新型文明村。特别是近几年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来,梅池村村容村貌取得了远近闻名的惊人变化。

“好长时间没回来,这次受疫情影响,突然回到家乡,真的是惊呆了,变化太大了,我们也不打算再出去,在家好好干得了。”有了那次偶遇的围炉夜话,三天后我和邻居夫妇被盛情应邀到距离五分钟路程的“客人”家去吃晚饭烤柴火。去路中闲聊,我得知“客人”丈夫叫辉明,质朴热情的妻子叫晓平,夫妻两在外务工20多年,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工作独立。因2020年疫情影响,沿海工厂效益不好,夫妻俩双宿双飞决定告别茫茫的打工生涯,5月份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临湘市羊楼司镇梅池村。

勤劳,从来就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致胜法宝。刚到家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晓平夫妻俩就开始行动,把搁浅了几十年的旧房子里里外外、楼上楼下修葺一新。家电器具应添尽添,门前屋后柴方水便,堂屋大厅窗明几净。大门外台阶当头,整齐摆放着的避冻盆栽小植物。更让人心旷神怡的是门口那座新造的跨港长木桥所连接的黑土地新菜园。这块大菜地原是一块经核定后被拆除的空心房残砖瓦砾阵,两个月前,夫妻俩在给自家房屋穿衣带帽上完妆后,顾不上歇口气又投入到对这块屋基脚的拓荒翻新:他们先用粗糙的双手,把旧砖断砖全部挑选出来,绕着港堤造就一圈低矮的菜园围栏,再把瓦片砾碴一爪锄一爪锄钩掠聚拢,然后一担一担地挑到不远处的山泥路上铺填。剩下来的就是带着陈年砖气息的黑土地块,一锄头下去,翻出来的全是欢喜愉快。十天半月后,原本落寞荒芜的残屋旧址,奇迹般的变得开阔平坦,几长厢被勾勒成形的土园子,竟萌萌冒出了不畏严寒的小鲜绿。

“你看,这些干果、小吃,还有日用品,都是我从网上买的。”饱饭后,我们刚围就火炉坐下,晓平嫂就抱来一大堆吃的和我们介绍。“网上?你买的?到哪取货呢?”我一连问了三个惊叹号。“对,是我买的,我还是‘兴盛优选’群团购的团长哩,你看,我这群都快超过一百人了。取件嘛,有班车,有环卫车,还有村里人的便车,老乡群里一问,万能朋友圈一发,快递就各到各家。”我一时无语,真有点服她了。刚想再问,小平嫂突然惊匝起来,大声说“哎呀,瞧我这记性,上屋龙娭毑住院去了,一只猪托付我照看,来了两个客就差点忘了,可怜只怕饿坏了。”话还没嚷完,就提了潲桶往黑暗里冲。

一时间, 红堂堂的火炉边变得安静了,一只断尾巴的胖猫开始咕噜咕噜坐到炉砖上支起前脚打盹了。同来的邻居嫂子因前两天受凉伤了胃,正一铜勺一铜勺挖着柴火边瓦罐里煨烫的小米粥。我茶饱饭足颇似无聊,无意掀起帽沿朝火房顶上一看,天呐,简直吓一大跳:我的头顶上分明就展现着一个场景壮观的仿“天鹅舞”烤鸡阵!几十只肉体跑山鸡被开胸敞肚,一律头朝下脚朝上,倒挂在木檩子上一边张翅斜舞一边接受人间烟火的熏烤与洗礼,挨挨挤挤,成功地挡住了靠里两排腊肉腊鱼猪蹄子“受洗”的视线。

见我发出的一连串嘘唏惊叹,已从屋外进来的小平嫂拍拍衣襟笑着说:“这些,可是我为明年搞农家乐准备的家当,听说开春了会踏青的游人来,在屋里不弄点好的招待,怎么能留得住山外的客呢。加上港那边刨出来的大菜园,四季蔬菜就不用愁了。”正当我朝她竖直两个大拇指表示高赞时,隔壁堂屋里传来了左邻右舍几个男人喝团圆酒起身碰杯的吆喝声,我和邻居嫂子也一同起身,连连多谢这对好客夫妇的热情礼待。

出了门,借着大灯的亮光,我和邻居嫂子踏着新铺的柏油路,心满意足地朝不远处自家方向的亮光走去。在即将拐弯时,我再次回过头,看到夜幕中晓平嫂家透射出的灯光格外明亮,像是给村子尽头的深邃山谷镶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