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0-09-30 15:31:1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30日讯(通讯员 谢展南)“快进屋,快进屋。请坐,请坐。”9月21日,湖南省双峰县委编办分管领导刘自林、驻沙塘乡沙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谢红鹰刚到谷粉娥家。如遇久别的亲人,谷粉娥连忙拉着两人的手,高兴得像个孩子。
今年74岁的谷粉娥原来住着一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土砖危房,和50多岁的儿子李国峰相依为命。后来,是工作队为她家申请危房改造,并且由编办和沙塘乡筹资2万元,侄子出资5千元,谷粉娥自己不用掏1分钱就住上新房。后来,又由村里出资1000元为他掏空原来的老水井。“自从住上新房,我生活有奔头了,干劲也足了。”李国峰边说边拉着笔者看后院已夷为平地的土砖。
村总支书记邓万物介绍:沙河村由原来的双永、荆林两村合并而成。全村共578户1723人,其中贫困户71户199人,2019年已全部脱贫。2017年开始,先后由县文旅广体局、县中医院、工商银行娄底分行 、市计划生育协会、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单位帮扶,2019年,县委编办、县盐业公司派工作队驻村帮扶。
近年来,沙河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修水泥路200多米,硬化、拓宽5.3公里;山塘加固、清淤5口;安装50kw光伏电站,完成农电低改;村级服务中心提质改造,新建村级文化广场……2018年,寻找水源,实施老水井改造扩容,解决荆林、陈家2组30多户村民的饮用水问题。
党总支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线,对党员定岗定责,要求党员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积极参与“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村主任聂克湘在外承包土石方工程,带着10多名贫困劳动力在工地务工,人平增加年收入3万多元。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扶贫的最终目的。村里成立金石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黄栀子23亩,委托帮扶所有贫困户;免费发放猪仔和鸡苗,同时负责保底销售,鼓励贫困户靠自身脱贫。贫困户聂继祥母亲高龄,当时3个孩子读书,一家人住着漏风漏雨、墙体裂缝的土砖房。2016年享受危房改造后,他每年喂鸡300多只,还放养鱼塘、种植5亩水田,平时在建筑工地做钢筋工,2018年顺利脱贫。现在、孩子大了,他带着妻子天天在外务工。
“有困难,就找我。”工作队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编办主任罗跃勃带头住村,在群众家中夜访。肖再应妻子是智障,大儿子读初中,小儿子不到2岁,全靠他在工地做工。一家人生活紧巴巴的。罗跃勃夜访到他家时,当场掏出500元。今年下学期开学,又组织干部职工为他儿子和另一贫困学生捐款4000多元。
“扶贫干部实在太好了,平时送油送盐,还让我住上新房。”70岁的特困户肖腾云正坐在门口,见到笔者,他感激地说。他于2017年享受危房改造。考虑到他双手痉挛,工作队又为他安装电动卷闸门。
在返回县城途中,车子突然停下来。原来,工作队长谢红鹰见到马路边站着一位老人,老人显得很焦急。谢红鹰把老人请上车后连忙打电话与他女儿联系。老人叫聂凯全,因喉癌动了手术,不能发声,又是耳背。今年5月,他骑自行车去县城女儿家,因迷路走往青树坪方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利用各种关系寻找线索,老人晚上9时才到家。今年9月9日,他家杂物失火,邓万物组织干部和村民及时扑救。在车上,老人不能说话,一直打手势,看出来很是感激。下车后,老人连作了几个揖才离开。
责编:龚雅丽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