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5-03 07:24:21
“五一”记事/难忘那一碗鳝鱼汤
文/刘佳富

“五一”回乡下,岳母娘照例做了一碗鳝鱼汤,满满一碗,几下功夫就吃了个底朝天。
到了初夏时节,鳝鱼经过漫漫冬春季的生长,个个膘肥体壮、灵活多动,富有营养价值。另外随着天气热乎起来,各种香料如薄荷、紫苏等蓬勃生长,随便到乡下菜园一扯就是一大把,尤其是一种叫做“苦荬菜”的香料,随便到土坎田垅里都可以挖上几蔸。
鳝鱼一般到乡下池塘水圳里捉的为贵,而且必须吃新鲜的,临时剖,鳝片要立马下锅,留久变色了就没那个鲜味了。捉回来的鳝鱼最好在清水里养几天,放几坨切开的生姜,催它们吐出口中的泥腥。
剖鳝鱼绝对是个技术活,不仅工具要齐全(一个长形木砧板、一口大头针钻子、一把专用解剖刀),而且手法要灵巧,用力过猛或者轻轻捏住,鳝鱼都会从手掌里溜掉。里手人一般都会捏住鳝鱼的脖子下方,然后将鳝鱼头在砧板上用力摔几下,将鳝鱼摔晕后放在砧板上,一口大头针便扎住头部,横着小刀“刷刷刷”开膛剖肚,剔除中间的骨头,最后剁成半寸把长,往碗里一扔,一条鳝鱼便头、骨、肉分离成为鳝片了。

红烧鳝片,爆炒,做“太极图”,放干辣椒,这是重口味者的吃法。我觉得真正新鲜的吃法是红焖后汆汤,在铁锅里放一调羹山茶油,茶油烧沸后倒入鳝片猛炒,然后加一小勺谷酒,锅底便猛地蹭起一股明火。
鳝片卷起来后放盐、干辣椒,汆适量山泉水,放入黄瓜片、生姜,焖5、6分钟。记住这时一定要猛火,不能减小火力甚至熄火,不然鳝片就会做得生不夹熟,了然无味。等鳝片的鲜香开始溢出的时候,再倒入紫苏、薄荷、苦荬叶等香料,一两分钟后起锅,一碗呈鱼汤白、鲜味十足的鳝鱼汤便大功告成了。

女儿每次到外婆家,念念不忘的是吃鳝鱼。女儿舅舅将捉来的鳝鱼剖好后,外婆做了一碗香气四溢、充满亲情的鳝鱼汤。最后女儿连碗底汤都喝得干干净净。鳝鱼祛湿,补充营养,是比吃什么红肉、烤肉都更有益于人体的。
记得有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浏阳北乡,尝过一碗带骨的鳝鱼汤,最后大家把骨头渣子都吃了。原来北乡吃鳝鱼的做法是不剔骨头的,把鳝鱼剁成一段段的在锅里猛炒汆汤,当然各种香料是必不可少的,至少上10年了,仍记得那碗带碎骨的鳝片汤。
时光倒回20多年。浏阳一中老同学宏柏是捉鳝鱼的高手,那时候喜欢到我们唐家洲上的沟港里钓鳝鱼。

那时候的鳝鱼那个多啊,常看得到有鳝鱼露头或游动,如果在水渠边的草丛中出现一堆泡沫,那么泡沫底下肯定藏着一个鳝鱼洞。
如果要钓,只要将铁丝或伞骨子做成的钩子从泡沫处伸进去,鳝鱼以为入侵者,便会将钩子一口咬住,一条又肥又长的鳝鱼就从洞里钓上来啦。
当时,也有徒手捉鳝鱼的,手法老练敏捷,而且不怕鳝鱼咬人,一般一晌午就可以捉到半篓子。
现在好像养殖的鳝鱼多起来了,而且价格也不便宜,至少60多块钱一斤。危言耸听的是市场上那些圆鼓鼓的鳝鱼有人说喂了药,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鳝鱼依旧是生活在湿润的湘东丘陵地带的人们喜欢吃的食物。

减少化肥农药,多用农家肥土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这是有利于鳝鱼繁衍生息的,而且要杜绝下药、电机子打等捕捞方式,鳝鱼才会端上更多的平民百姓的餐桌。
一碗鳝鱼汤,不仅让我想起了过去时光和亲情友情,而且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的东西。
下个月女儿回来了,一定要第一时间赶回乡下外婆家,吃一碗营养健康、情浓味鲜的鳝鱼汤。
(记于 2020年五一劳动节)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