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汪东明172字篆刻版《我爱你中国》献礼祖国

  金鹰报   2019-09-27 16:47:05

对于中华传统意义上的“家国情怀”,无数仁人志士用热血豪情对它进行了最完美的诠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试图通过几位受访者,勾连“家”与“国”牵伴的某种情愫。每个故事的主人所呈现的,远没有铁血儿女那么铿锵激荡,但他们质朴的爱国行为,让我们的心田泛起阵阵涟漪。


金鹰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8日讯(记者 刘欢乐)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文化学者、金石书画家汪东明以印抒怀,以《我爱你中国》歌词为内容创作了一方篆刻作品,以此表达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在长沙小林子冲的汪东明书画工作室,记者见证并记录了《我爱你中国》主题篆刻作品的诞生。

这是一次艰巨的创作任务,汪东明倾情投入。

汪东明表示,自1949年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创作出了一大批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创作于1979年的经典爱国歌曲《我爱你中国》就是代表作之一,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内心都能体验到一种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正是荡漾在心中的这股激情促使他篆刻了一方长宽高均为10厘米的汉龙钮篆刻作品。

篆刻正面释文:我爱你中国。

这方白文《我爱你中国》篆刻作品取法工整一路的汉印风格,给人一种雄健厚重、古朴安祥的美感,《我爱你中国》印章的边款则是其歌曲的完整歌词,字体以楷书为主,参以汉简笔意,整体风格古拙,典雅大方。

篆刻《我爱你中国》边款之一。

篆刻《我爱你中国》边款之二。

汪东明介绍,这方篆刻作品取法汉满白文印,笔画雄浑,整体印风庄严稳重,体现伟大祖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汪东明将这方印章的刻印过程录成视频在网络上播出,点击量很快突破30万,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在欣赏传统篆刻艺术的同时,也上了一堂形式生动的爱国思想教育课。

汪东明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写《我爱你中国》歌词的作者瞿琮将军是湖南长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作者田汉也是长沙人。“这是一种情缘,一种敢为人先的湖南人血脉里喷涌的爱国情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同为长沙人的汪东明也想对祖国有所表示,“首先想到要创作一方表达爱国情怀的篆刻作品,内容呢?选什么文字内容最能表达此时的心境?”汪东明苦苦思索,妻子小曾在一旁刷抖音,一位音乐老师在抖音里倾情演唱《我爱你中国》,“就它啦!我要创作篆刻版的《我爱你中国》。”

篆刻《我爱你中国》边款之三。

篆刻《我爱你中国》边款之四。

“你这是自讨苦吃啊!字数太多!还是放弃吧!”当异世界的好朋友获悉汪东明的想法之后,纷纷劝他放弃这次难度较大的创作,“包含歌词标题在内,整首歌词总计172个字,刻错一个字或刻坏一笔,意味着磨掉之后重刻,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也是对刀法、字体布局的一次极大挑战。”汪东明知道,这次创作也是对他从事篆刻数十年的一次检验。

篆刻作品及拓片。

汉龙纹印钮拓片。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创作,数易其稿,汪东明于9月27日上午9时完成了他的心愿。汪东明说,他要感谢爱妻的精心照顾,“一个月来,她守在身旁,为我端茶倒水,细心抹掉刻印剩下的灰渣,胳膊手腕酸痛时,她给我按摩。”

汪东明创作时,妻子小曾握着小红旗守在一旁。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汪东明将自己收藏的一面国旗悬挂在工作室墙上,借此烘托创作气氛。1990年汪东明读大二时,北京亚运会火炬传递至合肥,学校组织迎火炬活动,他有幸获得这面国旗并将它珍藏至今。每年国庆这一天,他都会将国旗挂出来,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它已经历29个春秋。

谈到此次创作《我爱你中国》主题印章体会和心得时,汪东明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根基,对国家发展、民族强盛、人民自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文化自信,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以此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不二职责。“通过这方篆刻的创作,我的思想也得到进一步升华,深深感受到一个文艺工作者只要对祖国文化抱有坚定的信心和无限的热爱,必定能焕发出无穷的创作活力,这样出来的作品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无病呻吟。”汪东明还呼吁书法篆刻同仁拿起手中的笔和刀,共同来讴歌伟大的祖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总策划:刘正勇

执行策划:戴志杰、刘欢乐

视频出品:金鹰报刊社新媒体(视频)创意中心

视频拍摄:刘欢乐

视频后期:贺菲


责编:谭好

来源:金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