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9-09-23 16:59:59
编者按:“我走进大山,是为了让你走出大山。”在中国的贫困偏远山区,有一群群孩子,渴望知识、渴望了解大山外的世界。于是,一群群老师,带着光和希望来到一个个条件艰苦的山村,为山村孩子的未来点亮一盏烛火。岳阳市白杨坡小学的郑玮老师便是这一群老师中的一员,她是一名“教二代”,父辈对学校、学生的终身牵念让她耳濡目染。今年在山村支教的她,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教师节,也让她对支教、对乡村教育有了新的感悟。

岳阳市岳阳楼区白杨坡小学教师 郑玮(现于平江县南江镇黄裴小学支教)
像往常一样,我早早起床,在学校操场上做些运动,晨光熹微,薄雾蒙蒙,眼前的幕阜山时隐时现,真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我随手拍下了这张照片,深深呼吸了几口甜甜的空气,顿觉心情畅快,清爽怡人。在这晨光美景中,伴着美好的心情,在美丽的幕阜山下的乡村小学开始了我新一天的生活——第35个教师节。
下午约三时许,黄裴小学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李体坚老先生及夫人,孩子们都认识李爷爷和李奶奶,见了他们便蹦蹦跳跳地迎上去。李老先生健步走向前,和孩子们相拥相牵在一起,那场景令人感动。

李体坚先生祖籍广西,早年父母侨居马来西亚,他出生于马来西亚,童年、青年时期在马来西亚度过,成年后坚持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李体坚先生从湖南大学毕业后,他在永州市从事高中教育26年,后来调任永州市侨联主席,现居住省城长沙。今天李体坚先生携夫人驱车从长沙赶来,是来看望黄裴小学的老师,了解他两年来支助的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情况。他在中秋节前给孩子们送来了月饼,还给每个孩子200元奖学金,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开拓视野,走出大山,将来更好地为家乡服务,并和五个孩子合影留念。
接着李体坚先生一行又去了长群村村民方树人家中,我和方朗秋校长陪同前往。这是一户因病致残的特殊家庭,也是李先生重点帮扶的脱贫对象。全家五口人,父母和三个孩子,父亲年近五十,因高血压中风丧失劳动能力,大女儿23岁,二儿子18岁,他们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丧失了行动能力,无法站立和行走,生活也无法自理。两个孩子坐轮椅上完小学后辍学在家,所幸小儿子还健康,正在上三年级。而47岁的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我们走进他家时,一位中年妇女老远就迎了上来,拉着李爷爷的手十分亲热。从她略显疲惫但仍然十分干练的面容看就知道她是这家女主人。家里收拾得十分整洁干净,让我吃惊的是两层小楼修得十分漂亮,门前禾场是水泥铺成的,十分宽敞,可停两台车。家里家具、设备基本齐全,有室内卫生间,还装了空气能热水器。女主人感激地说:“这都是乡里村里帮我们修的这么好的房子,还安装了一些设备,真的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李爷爷又来帮我们。”李爷爷快步走进家里,直接进卧室看望两个患病的孩子,姐姐躺在床上,身材瘦小,看上去只有7、8岁,而弟弟戴着一副眼镜坐在电脑桌前的轮椅上。
李爷爷走近他们十分关切地说:“你们要有自信、有决心,要这样想,我身体是这个样子,没关系,如果能学会一门手艺,我有本事就不怕。例如学会了电脑,在家里就能在互联网上做线上销售来养活自己,过上好日子。你像张海迪就写了许多书,帮助了许多人,还成为了残联主席……”
李老先生十分焦急,话语里也饱含着关心。事后他还嘱咐方校长,希望他帮助联系残疾人学校,送他们去学习,费用他来出。这番情境让我心中涌入一股暖流,禁不住热泪盈眶。一位耄耋老人,归国华侨,事业有成,家庭富有,他心心念念的是需要帮助的乡亲,为他们着急,为他们解囊相助,这是何等高尚的家国情怀啊!
今天是第三十五个教师节,黄裴小学的庆祝活动安排在下午放学后,有座谈会,还有聚餐。我和三位住校的90后女老师都十分高兴,因为一日三餐的伙食比起在家里还是有差别的。一放学,方校长就驱车前往接来了退休教师,一共四位,看样子他们十分高兴,到处走走看看,说说笑笑。我父母都是退休教师,他们曾经说过,学校的退休教师开会,是到得最齐、最早、开得最轻松,最高兴的。因为他们虽已退休了,一直心系学校的发展,对学校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在这里他们奉献了青春和汗水,有他们工作生活的印记,有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南江镇黄裴村的各级领导来了,有刘勤奋镇长、财政所领导、村委钟书记和李主任一行四人。他们代表镇政府和村委慰问老师,感谢老师们为学校教育作出的贡献,还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黄裴小学在南江学区属于偏远、艰苦的乡村学校,大家要克服困难,坚守坚持,把学校办好,镇政府和村委一定会对学校工作大力支持,为老师排忧解难,作坚强后盾。方朗秋校长也表示一定会带领老师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打造品牌教育,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让学校工作更上新台阶,也希望各级领导多来学校指导工作,希望退休老师们发挥余热、献计献策。
教师节庆祝活动在欢快愉悦中结束了。虽然时间不长,人员不多,但气氛热烈而真诚,形式简约却隆重,让我久久回味,十分感动。对于我来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离别家人、同事和熟悉的城市,来到黄裴小学,也有一份特殊的收获。黄裴小学虽偏远艰苦,但它历史厚重,培育了不少学生,为社会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作为黄裴小学的援教教师,我肩负着责任和使命,也拥有自豪、自尊、自信。我相信,有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有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有像李体坚先生这样的仁人志士,还有学校走出去的成功学子对扶贫助学的真情和诚意,黄裴学校的明天会更好!
责编:袁圆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