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亚苹 三湘都市报 2019-09-09 22:26:49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亚苹 实习生 何贻花 钟丛宇
【开栏语】
一沓泛黄的旧粮票,两枚带锈的荣誉奖章,三件落满尘土的老家电……
每个人家里,或许都留存着一些老物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或许不再具备实用价值,更多的时候,只是一道标签,一种念想。
但时光倒回几十年,它可能是家里弥足珍贵的宝贝。
物以稀为贵。
那些宝贝,过去是宝贝,现在又何尝不是?几十年前,稀缺的是物资,几十年后,珍贵的是情怀。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三湘都市报记者从众多受访者那里搜寻了一批“我家当年的宝贝”,通过他们和它们,回眸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宝贝档案】
宝贝名称:粮票
使用年代:1953年-1993年
使用背景:
1953年长沙首次发行粮票餐券,券面额为一餐券、一天券、五天券三种;1954年9月,粮票餐券改为长沙市购粮转移证;1955年6月,长沙市购粮转移证改为长沙市粮食转移证。
1956年6月,长沙开始发行通用粮票。随后的20年先后发行了长沙居民购粮券、长沙市购粮专用票、长沙市粮票。
1978年11月,长沙改用湖南省购粮券。
1978年,湖南省发行的一套4枚粮票中,壹市斤的票面为第一师范,叁市斤的票面为爱晚亭,伍市斤的票面为火车站,拾市斤的票面为湘江大桥,这4枚粮票首创全国粮票竖式排版法,代表了湖南省发行粮票最高设计和印刷水平。
1993年,长沙开始逐步停止使用粮票。

9月4日,长沙市湘江中路一户普通市民家里,当记者到访时,61岁的女主人邓阿姨正悠闲地靠在沙发上刷手机。
她放下手机打招呼,并没有锁屏,购物APP上的缩略图是各种健身装备。
“长胖了,要减肥了,没事就看看运动装备。”邓阿姨笑着告诉记者,前几年她学会了手机购物,买了零食就跟女儿一起分享,“这身肉都是让手机购物给‘害’的。”
“现在可不像原来。我们年轻的时候,购物要凭票,一个月才舍得吃一回苹果。以前的苦日子,细伢子根本想象不到。”邓阿姨说她自己也没想到,曾经挖红薯制成红薯片当零食的她,如今也加入了减肥大军。早就知道这次采访的主题是粮票,邓阿姨的这段开场白,主题鲜明,过渡圆润,我们给满分。
【故事】当年,结婚办酒都要粮票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从物资贫乏的计划经济年代跨越到富足而便捷的移动购物时代,“粮票”这个话题既不久远,更不陌生。收藏粮票的习惯,也是不少过来人都有的一种生活情怀。
邓阿姨家收藏的粮票并不多,但似乎每一张,她都能讲出一段故事来。
最深刻的,是70年代的事情。”也难怪,那是邓阿姨的少女时代,正是一个人身体和思想最为活跃的时候。
邓阿姨的娘家住在长沙市寿星街一元里。她还记得那一年是1975年前后,有一天傍晚,邻居胡大姐在家门口敲门。邓阿姨母亲开的门,她跟着母亲身后去看。胡大姐神情中带着喜悦,话语里却透着为难。原来,她要结婚了,要摆酒,但手上缺粮票。“那时候要办酒席,粮票是个大问题,无米下锅,怎么请客吃饭?”邓阿姨说道。听胡大姐说,东拼西凑家里才拿出50斤粮票,婚期在即,不得已只好挨家挨户找邻居再借。“胡大姐来我家敲门的时候,妈妈站在门口考虑了五分钟,才从贴身的钱袋子里拿了5公斤粮票借给她。”邓阿姨回忆道。
邓阿姨收藏的粮票
【回忆】红薯粑粑是“高端零食”
全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始于1953年,那时候邓阿姨还没出生。
“那时候生活必需品得凭票购买。我是1958年生人,到我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60年代初,按照口粮定量标准,家里男性每个月可以分27斤粮票,女性可以分22斤。”
“吃饭要粮票、买油要邮票,鱼、木耳、白糖都是高级货,过年的时候才能领。”邓阿姨介绍,置办年货时,父母、兄弟姐妹分别拿着粮票、邮票、副食品票和现金,去潮宗街粮店排队买牛肉、蛋,“粮店在购粮证在盖个章,一个人买了几斤米,记得清清楚楚嘞。”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红薯粑粑是不需要粮票就可以买到的高端零食,有首童谣这样唱到:“红薯粑粑真好呷,不要粮票,五分钱一杂。”邓阿姨说,五分钱一个的红薯粑粑并非人人都消费得起,“哪个屋里炸红薯粑粑,隔壁邻舍的细伢子都会聚在一起。”
“中山路百货大楼附近有一家九如斋,每次路过都会趴在橱窗前看半天,望着桃酥、白焦切吞口水。”邓阿姨的小时候趣事大多与食物有关,在她的记忆里,上海牌泡泡糖、大白兔奶糖、金丝猴巧克力都是一年难得吃一次的稀罕物。
【变迁】昔日手中票,成了“传家宝”
扯开绑着细红绳的塑料袋,露出砖红色的棉布袋,邓阿姨仔细取出车票大小的粮票,票面有0.5公斤、2.5公斤、5公斤不等,大多保持着8成新。“你看咯,这张1978年湖南省购粮券的背面还写了‘本券购粮时不配给食油’。”邓阿姨举起一张有些泛黄的粮票说道。
“现在出门,说走就走;换作以前,不可想象。”邓阿姨感慨地说,以前到外省出差、探亲,必须拿着申请报告将湖南省粮票换成全国通用粮票;如果迁出到外地工作,除了办理户口转移手续外,还必须办粮食关系转移,“没有足够的粮票,就只能买贵得离谱的议价商品。”
随着粮油定量额度逐渐放宽,粮票可以换鸡蛋、手表,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人家,小心地将结余粮票收在嫁妆箱里,直到邓阿姨母亲去世前,这些宝贝被转交到她手中,“这不仅仅是粮票,更是儿时刻骨铭心的前尘往事,几次搬家都没舍得丢掉。”
“莫道昔日黄金贵,不如粮票纸一张”。1980年以后,全国各省区先后推行农村“包产到户”,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热情与积极性,邓阿姨明显能感觉到,农副食品食品的种类变多了。
“从以前用票据来购物,到现在不用任何实物凭证在手机上也能支付,这种改变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邓阿姨熟练地操作着手机中的购物软件,“你看,现在外卖软件还可以买菜,一个小时以内送上门。”
责编:薛琳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