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5-10 17:32:52

文丨胡光凡
湘西十八洞是全国精准扶贫的样板,成为各种艺术样式竞相描绘和赞扬的热门题材。收听广播剧《锦绣十八洞》后,我的印象是,这是一部好作品。它取材于十八洞的扶贫故事,以更具深度的思想眼光,通过一群鲜活的人物、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充满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谣和民俗风情,鲜明有力地开掘和表达了“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源于人民群众自身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这一具有普遍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主题。这就使作品拥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这个作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审美魅力的人物形象,包括男女主人公龙山青、柳水秀和龙家阿婆等。其中尤以柳水秀的性格形象最为丰满,给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柳水秀是一位四川姑娘,龙山青在深圳打工时认识了她,他俩的定情物是山青的阿婆亲手绣的一个美轮美奂的苗绣挎包。正是这个由十八洞水土养育的苗家后生,把“川妹子”招引到了十八洞,作为苗绣的继承人,并在脱贫创业中羽翼不断丰满。她美丽善良,有情有义,既志高胆大,自强不息,又心灵手巧,善于接受新事物。她和山青与乡亲们心连心,怀着一个个金色的梦,在基层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帮助下,与邻乡九里坡联合办起“金凤”产业公司,把传统苗绣和银绣、银饰结合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开创了苗家山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柳水秀这个人物形象是这类题材和这种艺术样式中的“这一个”,是这个作品最成功的审美创造。
这个戏恰到好处地引进了一些流传在湘西(十八洞)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歌谣、音乐、古老传说和民情风俗,巧妙而有力地推动了戏剧情节(矛盾冲突)的发展,既激活和深化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情感,又丰富了故事的文化和生活内涵。其中,主题歌词曲兼美,既令人动情,又催人奋进,为作品增色不少。
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更高标准要求,这个广播剧仍有一些欠缺和不足。有的人物的性格形象(包括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还可以再斟酌提升,有的角色(如那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人物麻四),性格特色基本上是“一贯到底”,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跟随时代一道进步的步子跨得更快一点、更大一点呢!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