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寻桥记·长沙|橘子洲大桥:记忆中“故乡的桥”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8-30 00:23:58

湘江,长沙人喜欢叫它湘江河。它自南向北从整个长沙城流淌而过,把长沙分为河东、河西。去到河对岸,就说“过河去”。东西岸之间有一个橘子洲,老长沙人叫它水陆洲。

在没有桥的年代,长沙人过河只能依靠摆渡或者轮渡,过一趟河总要花不少的时间。直到1972年,在五一大道西端与溁湾镇之间,建起了一座横跨橘子洲的“长沙湘江大桥”,湘江长沙段才有了第一座真正沟通两岸的现代桥梁。

随着城市发展和通行车辆增多,橘子洲大桥“压力”不断增大,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46岁的橘子洲大桥进行提质改造,这一消息,唤醒不少老长沙人的青春记忆……

橘子洲大桥,原名“长沙湘江大桥”或“湘江一桥”。

自1972年建成通车,此后20年间作为湘江长沙段唯一的大桥,湘江一桥独自担负起长沙城市过江交通的重任。直至1991年,第二座湘江大桥——银盆岭大桥才建成通车,这期间为了更好的区分两桥,“长沙湘江大桥”被更名为“湘江一桥”。

后来,在2005年时,为规范命名,长沙市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开征集100多条道路及数十座桥梁的命名。2006年1月,市政府公布长沙湘江大桥沿用附近地区的地名,改名为“橘子洲大桥”。

(唐大柏摄)

在开始动工前夕,长沙市革委会大桥建设指挥部派人考察了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决定搞双曲拱桥。

1981年10月,橘子洲大桥荣获交通部“19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项目奖”,当年评审并颁奖的结论中写道:“湖南长沙湘江大桥总体设计与湘江景观协调,获得中外人士好评。双曲拱跨径适当、安全经济,并按坡桥设计,桥型美观,又照顾通航能力。下部结构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基础形式,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投资。”

位于长沙市城区五一大道(长沙) 西端、与溁湾镇之间,横跨了著名的橘子洲。

橘子洲大桥于1971年9月6日正式开工,1972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桥为大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公路桥,全长1250米,主桥21跨,其中正桥17跨双曲拱桥、最大宽径76米,现在仍保持全国规模最大的双曲拱桥之位。桥面净宽2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边人行道各3 米。共有18个台墩,在橘洲上有支桥,支桥长282米,宽8米。

(五一路上预制好的拱肋)

双曲拱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极为流行,其原因在于双曲拱桥的建造,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方便、造价低、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当年中国共有4万余座双曲拱桥,但近二三十年来,这些双曲拱桥差不多被陆续炸光。目前,湖南仍有一定数量质量良好的双曲拱桥,长沙橘子洲大桥就是其中之一。

(工人正在进行腹拱圈安装。周义武 摄)

当时建造者们采用预制拱肋的施工方式,分三段分别浇筑,再用船运到河中进行吊装。

大桥两头的楼梯是在全国首次采用的悬挑式楼梯,当时很多人怀疑这种楼梯的安全性,但是时至今日,这种楼梯仍十分牢固。

(施工砌筑悬半拱预制块。长沙湘江大桥建设用工主要来自于居民的义务投入。周义武摄)

在那个机械化程度低的年代,要想完成一个浩大的工程,不得不依赖大量的人力投入。但当时的工程队包括技术人员、施工员在内,一共才300来人。这种情况下,怎样把这么大的桥建起来?答案是依靠群众!湘江大桥的建成离不开长沙人一点一滴的共同奋战。

(1971年,人工浇筑混凝土。周义武摄)

据1972年9月30日《长沙快报》记载,长沙湘江大桥,从动工至建成,长沙市机关、部队和各条战线,共有900多个单位,80多万人次,到大桥工地参加了劳动。

(1972年,路面沥青砂封面。周义武摄)

当时的项目预算是1800万元,主要都是用在购置材料和设备上了,建设用工则主要来自长沙市民的义务投入,每天都有上千市民自发前来帮忙挑土运石子,连在省读书班学习的县以上领导也要参加义务劳动。老长沙人回忆说:“我们这一代人,几乎都参加过湘江大桥的建设,小部分是从单位抽调出来,进入修桥的专业队,其他的则作为业余队在星期天和其他业余时间,投入湘江大桥的建设。”

这座大桥与长沙人血脉相连,因为很多人都为它流过汗。

(1972年9月30日,长沙湘江大桥剪彩仪式现场。唐大柏摄)

湘江一桥的建成使长沙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依靠轮渡过往湘江的历史。1972年大桥通车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30日,长沙市举办了盛大的通车典礼,当时党、政、军民两万多人参与了游行庆祝,长沙市民为长沙终于有了第一座湘江大桥而欢欣鼓舞。

1972年10月1日,承载了长沙人大桥情结的湘江大桥正式通车。当时长沙市还放了四天假,东西南北四个区每个区的市民都安排一天时间到大桥上来参观。

橘子洲大桥已经走过46个春夏秋冬,桥的名字虽然变了,但长沙人对它的情怀不变。它是新老长沙人记忆中“故乡的桥”,深深地被城市人们所珍爱。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欧阳伶亚 实习生 马菀倬  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

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城市记忆CityMemory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