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留学生7年情系湘西 只因远山孩童的呼唤

余敏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2018-08-12 16:49:54

 

龙晶睛出生于1993年11月,是湖南长沙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读研究生。在过去的七年里,龙晶睛带领支教团的志愿者七进大山,陪孩子们们过暑假。她给这片大山带来了多彩的夏天,这片大山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6岁时,龙晶睛去了美国读书。2011年暑假,她回国和朋友们组成了一个30人的志愿者团队到贫困山区里去支教助学。这条路一走就是七年。

2012年3月,她号召留学生们抱着箱子和展板在纽约时代广场组织游街募捐,并成立了“一美元爱心公益金”,为山区留守儿童献上一己之力。如今,“一美元”的组织致力于为中国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事实孤儿提供心理、助学辅导。

摄影:余敏


板当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西北部的高寒山区,距县城51公里,全村200余户,近700人,是一个纯苗族聚居贫困村。目前还完好地保存着穿苗服、说苗语、戴银饰的习惯。村民们靠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和养殖家畜换取生活来源。2018年暑假,龙晶睛再次带领支教团来到板当村小学。

板当村小学的73名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课间十分钟时,三名孩子悄悄地来到电子琴旁边,认真地练起支教老师刚刚教的《两只老虎》乐曲。

支教团给孩子们一共开设了音乐、美术、戏剧、武术、英语、手工、性教育、环境保护等多种课程。在龙晶睛和她的团队看来,短期支教的意义在于,“弥补长期支教老师做不到的一些事情”。比如说艺术启蒙、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等,这些课程更像一个个小型专题,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以及更为现代的生活方式。

支教团的每堂课都采用一名主教、两名助教的方式进行教学。戏剧课堂上,龙晶睛是马克莱文的助教。马克莱文在戏剧教育与戏剧治疗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科担任戏剧治疗专家,工作10年余。在西方,儿童戏剧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自己表演戏剧。对于一些有特殊问题的孩子,戏剧更可以作为一种疗愈的方式。

对马克莱文来说,此行的目的是希望改善乡村校园霸凌问题。他引导孩子们结合实际情况去改编故事、排演戏剧,以这种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缓解班级内部的矛盾冲突。

山区的孩子缺少肯定与关爱,龙晶睛总是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掌声和支持。在课堂上,龙晶睛能敏感地发现孩子们的每一个变化。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能令孩子们在赞赏中感到自信与温暖。

孩子们年龄小、自控性差,但是模仿能力强,龙晶睛与支教团的志愿者们特别注意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他们会督促孩子们饭前饭后洗手,注重个人卫生,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支教团的成员守则上明确要求所有人员支教期间要文明用语,全程禁烟,禁赌,禁毒,禁酒;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不乱扔果皮纸屑,践踏花草;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人。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玩游戏可以更快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板当村小学运动会开幕,龙晶睛与她的支教团和孩子们进行拔河比赛,她们拼尽全力,拔河比赛还是输给了孩子们。

“龙老师,你热不,我给你扇扇风吧!”小女孩关心地询问着。为确保孩子们上放学路途的安全,志愿者们每天都会步行护送孩子们回家。孩子们早已习惯高温酷暑与崎岖的山路,龙晶睛感觉挺吃力。“这几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孩子们学会了关心别人,又长大了许多。”

护送孩子们到家后,龙晶睛挨家挨户开展地毯式的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她和她的团队建立了一对一留守儿童资源库,在后期将资助每一位优秀的孩子完成学业。板当村是纯苗族聚居贫困村,当地大部分老人都使用苗语进行交流,龙晶睛家访时,时常遇到交流有障碍的情况,一般她会请村里普通话较好的年轻人帮忙翻译。

因山区条件限制,在这里志愿者的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

这次上山龙晶睛还去回访了以前支教过的瓦窑民族小学,看看孩子们在支教团离开之后的变化,把这些经验更好地用于现在的志愿活动中来。每一次的支教,都让她感受到孩子们的单纯,她反思支教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也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们真正做到了榜样。

“让我变成行星守护你,可以躲在云层偷偷照亮你。让我变成行星守护你,揭开寂寞星河中你的谜底。”马上就到了要离别的时间,龙晶睛带领支教团的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在欢送会上合唱歌曲,他们希望变成行星永远守护着孩子们。

放学后,龙晶睛牵着一位小女孩从校园走出来。龙晶睛还记得与小女孩初识的时候,小女孩说:“我不会写信啊,我一个字都不会写的!”到快分别的时候了,小女孩时刻守着龙老师,“老师,我给你写信,你一定要回信啊!”

“不想看你走,看到你,就想哭。”听说支教的老师们要离开板当村,孩子们舍不得。有的在山上找来野花、有的精心制作卡片,送给龙晶睛与支教团的老师们。他们之间有一个约定,等明年暑假时,再来板当村小学相聚。

刚来到村子时,志愿者常遭到村里人的质疑,担心他们作秀。由于国家在支教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行走在公益支教这条路上越来越难。龙晶睛也时常感到困惑、迷茫,但是她说会一路走下去。

截至2018年暑假,龙晶睛已带领六百余名志愿者实现自己的支教梦,有上千名游街募捐志愿者贡献出了自己小小的力量。

龙晶睛希望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为社会赋能,做“力所能及的公益”。

责编:汤旖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