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 23:25:25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泽汇 实习生 钟雅倩 阳铭君 张琼 黄梅
近日,一位母亲的求助帖引发网友关注,她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每月给1200元伙食费,购物的费用另计,但读大学的女儿却怼她是否是亲生的。
她想问,1200元生活费少吗?一个月给多少合适?

小编对这个话题也心存好奇,毕业也这么多年,当年大学食堂一碗粉才xx元(请原谅小编不能直接写明数字,太暴露年龄了),现在7元,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说实话,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固定独立收入的大学生们在消费方面确实有点尴尬......
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小编广泛发动办公室的实习生,调查了40个大学生,涉及北上广、天津、武汉、成都、银川、南昌、呼和浩特、海口、长沙等多个城市,发现原来情况是这样的……



吃饭占大头 女生购物可与吃饭持平
40个样本来自国内11个城市,其中有6人来自北上广这三个一线城市。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了。
以1500元消费水准为例,男生一天三餐伙食消费在30元左右,南华大学大二学生阳铭君说:“现在食堂粉要7元一份,如果还跟同学们聚餐或者请女生吃个饭,伙食费一个月随便就可以上1100元。”显然,饮食在生活费的比重还是最大,占比在60%以上。
女生在这方面的消费明显低些,吃饭上消费占总生活费42%左右,但消费更加多样化:买衣、买鞋、买护肤品、健身、看电影等。“夏天还好点,衣服便宜,一件T恤几十元或者百元就可以搞定,冬季衣服贵,随便几百元就花掉了。”湖南大学大三女生钟雅倩说。湖北科技学院的张琼也觉得往往一个月的购物消费与伙食费可以持平。
而男生除吃饭外,还有一笔不可忽视的消费项目:恋爱。“量力而行,送礼物、吃饭、约会等加在一起,每个月至少花个几百元。”湖南大学左星同学表示。
另外让小编惊喜的是,40人里有两位男生在用有限的生活费尝试创业。

分期消费减轻资金周转压力
除了这些娱乐性消费,表格显示,大学生们对自我充电也很感兴趣,一个学期雅思学费也不便宜,需要额外向父母求助。
说到生活费不够怎么办这个话题,大部分学生还是老传统找父母周转,但通过分期付款满足自己需要的趋势也越来越大,毕竟有27.5%的人选择了这个周转资金。而调查显示单反相机和手机是学生们分期付款的主要项目。
我们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城市不同消费水平会有差异,北上广读书的学生们应该消费水平比其他二线城市的高。但实际调查数据显示,除了个别学生,在长沙读书的学生们普遍生活费水平与北上广持平甚至还更多。

湖南大学学生生活费简表(部分)

省外大学生生活费简表(部分)
那这是证明长沙是个生活丰富的城市,还是证明地域性因素其实不是生活费里的关键点?
但不管怎样,这个调查证明一点,如果仅仅是吃饭,1200元足够了,但如果还加上别的消费,那1200元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悬。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学生活费200元
1200元够不够花这个话题如此火热,除了现实经济因素,还激发了不少人聊发少年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鱼乐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当时他在天津读大学,爸妈月工资加起来600元左右,包括学校补贴60元/月,他一个月生活费200元足够了。

网络图片
网友@tantan是1999年读的湖南师范大学大学,作为一名80后,她表示自己当年生活费是600元,但每逢节日、生日,爸妈还会另外给钱,“其实还是不止600元,我有很多同学生活费是400元/月。那个时候班尼路啥的就是大牌了,一件棉服300多已经很好了。当时学校一碗牛肉粉才2.5元,所以基本上生活很滋润,每个月不是买买买,就是吃吃吃,钱都花光光。”
@喵喵是2006年的大学生,在湖南大学读书,她当年的生活费也是600元。“主要是吃饭花钱,衣服都是在家让爸妈买,偶尔有盈余省下来就买鞋子。”
@雯子2010年在福建读大学,生活费1200元-1500元不等,“每个学期开始,妈妈就把钱全打到我的银行卡上,现在回想起来全用在旅游上了,福建玩的地方很多,没事就去海边玩、吃螃蟹,生活费全用完。”

而@董子健老婆是2011年入大学读书,“我妈每学期给我1万元,这么算起来至少是2000元/月。”她说,钱主要花在了吃上,“我爱吃各种美食,有事没事都跟同学聚餐吃好的,钱就这么用掉了。”

记者手记
从时间轴上看,短短不到30年时间,大学生的生活费已经涨了十倍。不同年代不同消费水平,不同的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多少钱才够花实在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但小编看来,其实花多少钱不是最关键的点,更关键的是大学生从领取生活费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独立决定生活费使用方向和方式的生活。如何用有限的钱去经营自己的生活?打工兼职、分期付款、父母给予……其实也反映着将来的生活方式,将贯穿着人生的始终。
如何取舍、平衡分配、理性选择……其实这些背后反映的是大学生财商的培养问题。面对几乎全部月光的学生们,大家与其把重点放在花多少上,还不如多多关注怎么花。
责编:杨柳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