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在长沙 2017-04-20 00:08:33
黄泥街,长沙市一条很小的老街,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
那时候,全国做书生意的老板们都要往黄泥街跑,如果他没有来过黄泥街,那他就不是书商,而只是摆地摊子卖书的小个体户。
——摘自《黄泥街》

黄泥街位于长沙市五一市民广场东侧,东邻蔡锷中路,南靠五一大道,西接文运街,北抵中山路,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知名的书市。

▲如今的黄泥街
在当下的电商时代,书市似乎越来越成了一种鸡肋般的存在。人山人海的环境和良莠不齐的书品已经让人提不起兴趣很多年,更重要的是像最初那种对书市无法期待的遭遇感和惊喜状早已不复存在。
也许对很多长沙老口子来说,最初对书市美好的回忆都是来自这里,黄泥街。


1983年,长沙黄泥街自发形成了家庭作坊式的售书店面,开始出现个体书报刊经营户。
黄泥街便成了长沙城鲜活的地标,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在很多爱书人的眼里黄泥街书市是最自由的民间藏书市场,许多国内外学者文人、收藏爱好者在此都是流连忘返。这里有太多的精彩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如今的黄泥街
当年,中国的书市尚为短缺经济、卖方市场时期,黄泥街确实随地可以“捡到钱”。这个时期的黄泥街书市各类书籍报刊均能畅销,尤其武侠、言情类小说更是旺销,年画销量也很红火。
这一年,被认为是长沙民营书业发展的起点。

摄影:罗斯旦
从这张老照片中可以看到,黄泥街书市已初显繁华。黄泥街书市是改革开放过程出现的“以街为市”的“市街”。
300多米长的黄泥街,原本只是长沙城内的一片棚户区街巷。上世纪80年代进驻黄泥街的书商就靠着一户户居民腾出来的一家家小门面,开始生意上的最初打拼,创造了中国当代书业经营史上的一片繁华风景。在生意最红火时,黄泥街书市共集中有286家书店。

摄影:罗斯旦
有时候,老街就像个收藏家,收藏了悠长的历史,收藏了绵绵的岁月,收藏了动人的文化。

至1996年中期,共计开有书店286家,名列全国图书发行二渠道之首,当年文运街、长康路、长治路、府后街、南阳街等街道,均开满书店。

▲如今的黄泥街
1993年,以黄泥街为代表的长沙民营书业诞生10周年。这一年,首届长沙图书交易会成功举办,被称为“春潮书市”,成为继全国书市和北京图书订货会之后的“全国三大书市”之一,民营书业经营者唱主角。
1997年11月7日,黄泥街书市整体搬迁到定王台,当年11月16日,定王台书市正式开业。从此黄泥街书市成为历史,而定王台书市则浮出水面。
自从书市搬迁后,这条街道就显得有些空空荡荡。


黄泥街

心灵饥渴的年代
黄泥街是读者最密集的一条街
也是书贩子最幸福的一条街
印书,像印钞票
卖书,像卖金条
如果你是长沙的书虫
黄泥街书市就是你的树木
你是书虫,也是蛀虫
你恨不得将所有的书啃完
——摘选自陈惠芳
《长沙诗歌地图(36):黄泥街》
老街悠悠,岁月斑驳,回忆深远。
可以想见,多少人一遍遍地踏过,那被磨平的棱角以及深深浅浅的沟槽,回响着熙来攘往的脚步声,记载了岁月,承载了沧桑。

如今黄泥街已经启动了新的通讯市场,风格统一的外观装修,整洁清爽的门面布局,每个门店面积从10平方米到上百平方米不等。
目前,宝南街通讯市场群主体部分的大多数商户,都已迁入黄泥街。


从书市到儿童服饰城到现在的通讯市场,黄泥街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着。
从1983年的诞生,距今已整整三十四年。
黄泥老街早已繁华不再,沿街挂着招牌的店面大多关着门。很多地方印着拆迁的字样,给人一种历史的交叠感。

时光留下的痕迹,数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什么都没有变,花没黄,唯有人老了。
一街时光,一帘幽梦,随暮色,流淌到天涯。老街见证着岁月,岁月也考验着老街。时代日新月异,黄泥街就像一个走不快的老人,慢慢的,慢慢的,就弯腰站成了静止的垂暮。
责编:田甜
来源:吃喝玩乐在长沙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