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政:一份挚爱 一个传奇

  大湘菜报   2016-11-12 10:42:52


有人说,一个真正见过大世面的人,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亦能承受最坏的。见过世面的他们,在人群中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放眼湘菜界,风头正劲的湘菜中生代大师队伍之列,任伟政无疑是最符合这个特质的。从厨多年不惹碎语,闲时诗情画意不疾不徐,业界言之“德艺双馨一大师”,难得!

尊师:“我有好多师傅”

55岁的任伟政是湖南省委招待所餐饮总监,厨龄37年。“嘘,要保密!”接待过的国家元首、政府首领等重宾不计其数,任却从不张扬。

工作日,任伟政要在省委招待所把厨房事务安排妥当。

在同事眼里,任伟政18岁来长沙,“从没出过岔子(差错),大家都喜欢他,他就是一本传奇书。”

任伟政出生在常德,三湘四水的沅江河畔。姊妹众多,家庭窘迫。青少年时,放学得捡煤渣、养猪、种草药,寒暑假到食堂打工。附近有不少残疾老兵,讲起革命故事来铿锵有力,是其少年时的启蒙老师。

江边摸鱼、划船、听故事,记忆藏不住鱼水情。照着叔叔的行书临摹书法。后来,任伟政还遇到了养生师傅、绘画师傅、做菜师傅……

1979年底调到长沙,他结识了做菜的师傅石荫祥、聂厚忠和谢正辉等老前辈,人生走上正轨。省委招待所的红砖房、绿枝丫、养猪场、鱼塘……鸟语花香作伴,练练刀工雕雕花,很是惬意。

跟师傅学做人,是任伟政最大的收获。他最初被分给了老大师聂厚忠,二人竟是老乡。为避嫌,品格清奇的聂爹把任换给谢正辉,教会了任“从厨先做人,做人心要正”。

地利与人和,自学且勤奋,任伟政在厨房钻研着,有时雕刻至凌晨三四点才睡。终于荣耀傍身,有次进京连获3枚奖章,时常受邀授课。

爱徒:创味园广汇湘菜人

也许,受从厨环境的熏陶,他见过“最好的”,也有别于通俗的粗犷厨师形象,外形格外讲究:衣着齐整,温文尔雅,昂首挺胸,步履稳健。

办公室里,任伟政穿过的厨师服依然如新

“人在哪,卫生就在哪。”是任伟政的惯性讲究。炒菜,拿起抹布遍擦角落;喝茶,手指揩向茶座缝隙。有次去朋友家,待任伟政出来,厨房焕然一新让人称奇。而其自家厨房,冰箱里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如“自制腊鱼,2014.08”,“常德菌子,2015.12”标号贴袋。

讲究中见节约,看上去那么让人踏实放心。许多人慕名来拜师,可任伟政收徒也是讲究的。

“给钱就能收徒吗?有天赋就一定要收吗?”如今,经他培训点拨的学员成千上万,行拜师礼的正式徒弟只18位,都是先经其反复考察人品了的。“尊师爱徒,品行端正。酷爱餐饮,操奇技赢”是任门的律令箴言。

书法是任伟政的业余爱好

为让弟子们有个交流学习的好平台,任伟政在白沙河边租了处房子,取名味园,“品味湘菜本味的家园,广汇酷爱湘菜的人”。

每年有两次味园厨艺会,弟子聚齐,任伟政教做菜;温水煮酒,探讨湘菜传承创新。“大师要有大师的胸怀,要替弟子负责。”也藉味园指引弟子外出深造。

待己:会讲究也能将就

厨房、赛场、活动……忙时4天一场赛事8场考核。不久前一次大型厨艺赛上,任伟政裹着创可贴,手起刀落有条不紊:发丝牛百叶8秒25刀丝丝入扣,雕刻花好月圆精细到最后一刻才出作品,多出的一朵青红萝卜花舍不得扔,笑着送给观众……

赛场上的任伟政

任伟政并不争当第一个完成作品的人,却在讲究完美的同时,把时间拿捏得精准。

可有些方面他能将就,比如从不午睡。工作日把厨房大小事安排妥帖,中午便去古玩或茶叶市场,收集跟餐饮相关的酒具和餐具。家里瓶瓶罐罐堆了不少,朋友打趣他“任千壶”。

任伟政和他的即兴书法

闲时,他一定在办公室休憩。穿过厨房,老旧红砖的一间小屋,简陋逼仄。酱醋调料、书刊杂志、头顶一排洁净如新的厨师服……得空也在这里写写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口里吟着《陋室铭》,反复给人斟茶。

一名厨师,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文房四宝写意人生,夫复何求?

会讲究,能将就,任伟政的名声,一如陈年佳酿,历久弥香。可关于荣耀,任伟政不喜说。你若不问,他绝口不提;你若执意,他则默默从抽屉翻出一张名片,最小的字体印着这几样: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中国饭店协会名厨委副主席。

字如其人,谦卑却有力量。

文/陈潇 图/陈杰 周佳珉

责编:郑礼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