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2025-10-30 10:29:14
“99%的中国纯电动车用户受访者表示,下次会考虑继续购买纯电动车。”
这是全球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近期发布的《2025年智能电动车补能生态体系指数》(下称“报告”)中披露的调研数据。罗兰贝格称,该报告内容源自第一手研究和2025年第二季度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共有1.2万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受访者参与。
罗兰贝格认为,这数据反映了中国对电气化的广泛政策支持、由本土巨头主导的成熟电动车生态系统,以及文化上对科技驱动出行的高度热情。


中国再度成为电气化出行领军者
根据罗兰贝格的这份调研报告,过去两年的全球电动车使用量仍稳步增长,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呈现出较大差异。
从全球情况看,电动车整体的销售渗透率(包括纯电和插混)从2023年的20%上升至2024年的25%。中国继续领跑,其电动车销售渗透率从2023年的36%提升至2024年的49%,而相比之下,在其他众多成熟市场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几乎没有增长。

中国、挪威和美国是位列全球排名前三的领先市场。中国巩固了在道路交通电气化方面的领跑地位,同时在补能设施建设方面持续保持领先态势。
罗兰贝格认为,中国蝉联榜首,归功于持续增长的电动车保有量,且在补能设施发展方面也表现不凡。
而与中国市场相比,欧洲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则基本停滞不前。比利时、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的电动车销售渗透率出现小幅上扬;包括法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则出现了渗透率停滞或略降的情况,德国在2023年底改变政策,取消了购买纯电动车的国家补贴,渗透率也由此出现了连续第二年的下降。
罗兰贝格认为,随着欧盟放宽排放法规,欧洲部分市场在今后两到三年内的表现可能较此前预测有所下调,但从长期来看,汽车的电气化将是大势所趋。
北美各国的电动车销售渗透率均有所上升,美国从10%上升至11%,加拿大从9%上升至15%,新兴的墨西哥市场则从1%增长至2%。

电动车消费动机在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在于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动机。
报告显示,尽管“环保性”仍是驱动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首要因素,但“经济性”正在成为另一项关键考量因素。在亚太和北美市场,“经济性”甚至已经超越“环保性”,成为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关键因素。
80%的电动车用户表示,其电动车年均行驶里程达到1万公里甚至以上,另有74%的用户每周使用电动车频率不低于四天。
而随着电动车的广泛普及,公共补能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在全球层面,虽然有85%的纯电动车车主能够在家中为车补能,但受访者也表示约有一半补能行为发生在住所以外的区域。购物中心是最受欢迎的公共补能目的地,补能速度仍然是最需要改善的方面。
中国政府对建设公共补能基础设施,尤其是快速充电桩给予了强力支持,因此只有不到40%的中国纯电动车用户还对公共充电桩的速度感到不满。
事实上,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直指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堵点,意在推动充电体验对标燃油车补能效率。
今年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示了一则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根据通知,各地要优先明确高速公路服务区场景下的建设计划,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
根据报告,中国的补能市场由五大运营商主导——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和小桔充电——它们合计控制着约70%的公共充电站。
责编:周秋红
一审:肖秀芬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第一财经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