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星火,青春作答:敖林笠的“闪光之路”

仓苡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3 17:12:41

“我想成为弟弟的榜样,更想成为这个时代需要的光。”说这句话时,敖林笠的眼睛里有种坚定的温柔。这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用挑灯夜读的执着、跨专业研习的勇气,以及扎根大地的实践,在思政沃土上书写了一段关于青春、理想与担当的动人故事。

敖林笠是从湖南农村走出来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在勤工俭学与学业之间寻找平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不怕苦,只怕自己不够努力。”她常说。正是这份努力,让她坚定地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殿堂,并在短短一年内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

她的研究从不悬浮于理论之上,而是紧扣国家战略与时代命题。“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她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撰写《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廉洁教育数字化研究》,系统剖析了数字关系失度、功能失范、鸿沟失衡等现实难题,并创新性提出“提升数字素养、规范安全管理、畅通数据机制”三大纾解路径。凭借这些创新性研究,该论文成功发表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Marxism Studies》。同时,她还勇于探索数字时代的教育困境,在《数字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发展动力与实践路径》中提出“内容+技术+场景”的破局之策,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理论如果不能落地,就只是纸上的文字。”2025年,敖林笠主持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校级课题,带领团队用AIGC技术构建中医典籍知识图谱,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古老智慧,转化为医院廉政风险的“望闻问切”模型。她开发的多源数据预警系统,实现了腐败风险的实时监测与精准干预,真正做到“让思政研究服务于人民需要”。

在志愿服务中,敖林笠同样是那道温暖的光。2025年暑期,她作为核心成员和博士医疗服务团的小伙伴们深入邵阳市武冈天心桥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共计服务村民200余人,发放健康问卷300余份,用专业与热忱把中医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而这样的志愿服务只是她的生活的一个日常片段。

前期嘉宾联络、流程设计、现场技术支持、应急协调……在第十七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志愿服务活动中,她用全程“螺丝钉”式坚守,保障高水平学术交流顺畅进行,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个人。“能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她说。

从乡村走来,一路坚持,不懈奋斗,敖林笠始终坚信:“思政育人不仅是课堂里的理论,更是生活中的信仰;青春脊梁不仅要在书斋里挺立,更要在实践中淬炼。”如今,她仍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政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因为她知道,真正的光,既能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

责编:余蓉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