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江 怀化日报 2025-10-22 20:43:37
十月的靖州,茯苓飘香。10月16日至17日,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办,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及茯苓产区兄弟县市区代表齐聚苗乡侗寨。

(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现场。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摄)
大会以“‘茯’聚靖州 标准引‘苓’”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现了靖州茯苓产业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丰硕成果,架起了一座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产业盛会:民族团结的亮丽名片
茯苓大会期间,靖州这座小县城热闹非凡。在报到处,工作人员有序协助办理手续,穿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的迎宾人员成为大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靖州是‘中国茯苓之乡’,希望此次大会能够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茯苓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参会嘉宾陈淑华道出了许多参会者的心声。
这场盛会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茯苓产业从业者。他们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技术、分享经验、建立合作,共同推动茯苓产业的发展壮大。

(参观交流。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彭军 摄)
作为全国茯苓大会永久举办地,靖州茯苓产业底蕴深厚,早已铸就“十方九苓,七出靖州”的行业地位。数据显示,靖州年销茯苓菌种4600万包,占全国80%以上;鲜、干茯苓年交易量占全国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二。
标准引领: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成果
茯苓产业的发展壮大,是靖州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缩影。
开幕式上,《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被正式推介。这项由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牵头、联合23家单位共同申报研制的国家标准,系统规范了茯苓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标志着我国茯苓菌种生产正式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茯苓菌种选育繁殖研发专家实验室在会上正式授牌,《中国靖州茯苓》宣布出版发行。这些成果的取得,凝聚着靖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目前,靖州已建成千亩中药材(茯苓)生态种植基地11个、省级认定中药材GAP基地3个;建成茯苓科技产业园,吸引了修正药业、补天药业等71家中医药企业、茯苓加工户800多户入驻;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茯苓加工规上企业15家。2024年茯苓全产业链产值81.59亿元,预计2025年破百亿元。这一产业发展成果,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共享的发展机遇。
文化交融:架起民族交往桥梁
茯苓在靖州不仅仅是经济支柱,更是连接各民族的纽带。
在茯苓大会召开之际,一场“千年茯苓韵 靖州山水情”2025网络达人寻味之旅活动同步开启。来自长沙、娄底、衡阳等地的三十余名网络达人齐聚“中国茯苓之乡”,进行为期三天的深度寻访。
网络达人们深入茯苓种植基地、排牙山森林公园、地笋苗寨等地,用脚步丈量苗侗热土,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生动图景。媒体达人“侗寨欢欢”感慨道:“我们不仅是在‘打卡’,更是在‘接脉’,接过这片土地的文化之脉、自然之脉、人情之脉。”

(网络达人们正在参观贯堡渡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张秦 摄)
在茯苓贸易加工中心,网络达人们参观茯苓文化展馆、全国茯苓及其制品线上线下交易中心,探寻茯苓从田间种植到市场流通的全产业链脉络,还体验了茯苓炮制技艺,品尝了茯苓糕、茯苓茶等靖州特色美食。
合作共赢: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
茯苓大会的成果,是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生动体现。
开幕式上,现场签订了6个合作项目,涵盖茯苓新菌种研发与产业提升、年产600万袋茯苓菌种及选育繁育生产运营、万吨茯苓智能冷链仓储物流运营等方面。这些项目的签订,不仅有力推动了靖州茯苓产业发展,更为全国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靖州茯苓产业的七大标准标志皆出自本地:茯苓种源发轫于此,茯苓菌种生产国家标准、中医药——茯苓ISO国际标准由其主导制定。“靖州茯苓”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靖州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

(工人使用数控装袋机制作茯苓菌种。许梦娟 摄)
茯苓大会落幕了,但靖州大地上的民族团结之歌仍在继续传唱。各族干部群众正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茯苓产业建设中,菌种研发、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各族群众的智慧和汗水。正如靖州县委书记黄忆钢在欢迎辞中所说,靖州27万各族人民正以茯苓产业为媒介,与全国各地的朋友“共举中医药标准大旗,共谋开放创新大计,共襄产业发展盛宴”。
(周林江)
责编:黄欣然
一审:黄欣然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