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以国企之力破解养老难题促发展

何岳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2 17:35:28

何岳敏

永州市养老面临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标准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等挑战。为破此困境,永州市民政局立足实际,以“国企赋能”为抓手,通过整合资源、打造标杆、优化供给,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深度协同,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

一、活化国有资产,织密社区养老“幸福圈”。一是组建国企载体,搭建大健康产业平台。为推动永州市城发集团等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和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充分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经永州市政府批准,组建成立了市属国企--永州市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打造集养老托育、医疗医药、老年教育、银发经济等多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公司,为养老服务提供专业运营主体。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化解养老设施供需矛盾。针对永州市养老设施不足问题,市大健康公司重点推动国有闲置资产“变身”养老空间。对闲置商业、办公楼、厂房等进行梳理整合,根据周边人口密度及结构,按需改造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康养展厅、老年大学、日间照料中心等。同时。集另一方面,中运营闲置公办养老机构,解决其入住率低、服务不均问题,提升资源利用率。三是统筹社区设施,织密15 分钟服务网。探索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统一划归市大健康公司管理运营。通过宏观统筹布局,避免重复建设,统一规划装修,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与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社区养老“散、乱、弱”难题,让老年人享受社区便捷服务。

二、深化“医养融合”,打造中心城区国营示范“新样板”。永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作为中心城区核心养老载体,分两期建设运营:一期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于2019年以“公建民营”模式投入运营;二期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于2024年与市中医医院,达成了医养合作协议,由市中医医院和市福利中心运营,出现三方主体服务标准不一、管理效能不足等问题,影响服务质量。为破解这一困境,市民政局于2025年2月引入市属国企市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将二期交由市大健康公司运营管理,并计划待一期原服务到期后,交由该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市大健康公司依托国企资源整合、团队培养上的独特优势,联合市中医医院深化医养合作,对福利中心院区进行全面规划升级,从服务流程、护理标准、医疗配套等方面构建“医养一体化” 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医养结合“国营模式”示范标杆,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软硬件养老服务。

三、强化政策赋能,按下养老项目落地“快进键”。面对财政资金紧张、养老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现状,市大健康公司在“争资立项”工作上持续发力。围绕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结合永州实际,重点谋划中心城区养老骨干网、康养中心、医养综合体、城市公益性公墓等项目。协调民政、发改等部门在项目策划、包装立项、审批手续等环节同向发力,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为养老项目落地注入动力,逐步补齐养老设施短板,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网络。

四、优化供给结构,激活“银发经济”发展“主引擎”。当前,永州市养老服务以政府兜底和普惠型服务为主,中高端市场化康养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养老需求。为此,一方面,鼓励大健康公司牵头探索差异化康养模式。依托阳明山、九嶷山、金洞管理区的生态禀赋与文化资源,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和旅居养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康养优势;另一方面,依托市属国企的房产资源,建设智慧养老社区,探索居家养老新范式,填补中高端康养市场空白。与此同时,为推动和扶持国企发展养老产业,形成示范样板效应,政府给予专项扶持政策。将国企投入社区养老的场地、设施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并给予激励;国资监管部门在发展初期适当弱化利润指标考核,为国企“轻装上阵”创造空间;民政部门提高养老服务运营补贴标准,助力国企平衡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企业创新 + 政策护航”,努力让“湘江源头,康养永州” 品牌成为全国知名的养老服务城市名片,以优质康养供给激活“银发经济”发展“主引擎”。

(作者系中共永州市委党校2025年秋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班学员

责编:刘跃兵

一审:郭利

二审:李礼壹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