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08:05:29
【前 言】
近年来,娄底以党建为引领,在基层治理改革创新领域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基层党组织创新服务体系,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产业振兴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特色农业与现代工业协同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良性循环;文旅资源加速创造性转化,山水人文保护与文旅开发有机结合,精品线路串联生态与文化价值,形成组织强、产业兴、文化活、百姓富的娄底实践。
本报特开辟“娄底基层发现”栏目,从基层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文化旅游赋能基层发展、平安建设打造和谐村镇、文明创建丰富精神内涵、乡村振兴提质发展成色等多个维度,全面解读娄底在基层发展中的可复制经验和成果。
【正 文】
党群服务站成基层治理新引擎
新化县上梅街道建强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居民生活幸福圈
彭志民 王行勇 王美慧
党群服务站的建设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新化县上梅街道党工委以“建”为基、以“用”为要、以“管”为纲,将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纳入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将“堡垒”建在群众家门口,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让“家园”充满温情与活力,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建”牢红色堡垒,从“组织覆盖”到“功能引领”。
“小区事千头万绪,但只要党组织在,群众就有‘主心骨’。”这是上梅街道群众对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的共识。从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到大汉龙城等新建小区,上梅街道多措并举强化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末梢”建设。
从“建堡垒”到“聚人心”,各小区党群服务站突破了传统党组织“单一政治功能”的定位,通过整合资源、嵌入服务、激活参与,实现了“组织覆盖”向“功能引领”的深化。如:古城小区党群服务站用“民俗传承”凝聚历史街区文化认同,煤炭二处党群服务站以“长者食堂”破解改制企业民生难题,大汉龙城党群服务站组建“龙城义警”聚合新建城区各阶层群众力量。
这些“红色堡垒”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群众心中的“信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群服务站始终以“堡垒”姿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成为连接党委、政府与居民群众的“连心桥”。
“用”活阵地运营,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
“以前觉得服务站就是‘办事窗口’,现在才发现是‘邻里乐园’!”这是上梅居民对党群服务站“用活运营”的生动评价。跳出“坐等服务”的传统模式,以“互动场景”为抓手,让阵地“活”起来、人气“聚”起来。
推开十字街社区古城小区党群服务站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热闹的文艺排练场面,作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居民的“暖心家园”,这不仅是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更是凝聚邻里情、共筑社区梦的“大舞台”。它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推动老街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让社区逐步成为充满温情的“熟人社会”与“温暖大家庭”。
按照组织活动常态化、党员活动经常化、群众活动同步化要求,上梅街道积极组织小区内各党组织、各类型社会组织和群众性团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进邻里关系,提升文明程度,增强业主和物业之间情感,减少矛盾纠纷,促进物业小区全面治理向好向善。
针对居民普遍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区、小区党支部、物业之间的配合协作,实现高效联动,有效解决小区治理难题,确保居民享有的各项权益不悬空、不忽视、有人管、管到位,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度。
从“被动服务”到“主动互动”,党群服务站用一场场活动、一个个场景,让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实现了服务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管”出长效温情,让“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深度融合。
“社区事,大家管!”这句道出了党群服务站“管出长效”的核心密码——以机制建设破解“服务一阵风”难题,让温情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滨江苑小区的充电桩项目,从党员李陆忠发现问题、上报街道与城管局,到联系施工单位、电力部门安装,全程仅用一周,创下“发现即解决”的服务速度。“群众的事等不得!”李陆忠说。这样的效率背后,是“问题收集—资源对接—限时办结—反馈评价”的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有困难找红马甲!”在上梅,8000余人的“上梅红”志愿者团队成了服务主力:大汉龙城居民自发组成“龙城义警”,疫情期间“送菜服务站”,连小朋友都跟着家长加入“环境美容师”小队。从100余人到8000余人,“上梅红”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正是长效服务机制“聚人气、凝合力”的生动写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党群服务站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参与”,从“解决诉求”到“凝聚认同”,服务站的实践突破了“给予式”服务的局限,让群众从治理的“对象”变为治理的“主体”,让“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深度融合。
从“建”起堡垒凝聚资源,到“用”活阵地温暖人心,再到“管”住机制长效服务,小区党群服务站正以“红色引擎”之力,推动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向“熟人社区”转变。以基层党建为核心,上梅街道通过激活党员群众“主人翁”角色、培育新兴治理力量,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提升共治效能与群众获得感。将小区党群服务站从“服务平台”转型为“治理枢纽”,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共建共享”深化,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坚实支撑。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0月22日12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