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落实看双峰|双峰:转型跃升焕新章@湖南日报

    2025-10-22 07:58:08

【前 言】

湘中热土,生机勃发,“大抓落实看双峰”栏目今日开始。我们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这片发展热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记录厂房拔节、机器轰鸣的产业脉动;走进广袤田野,感受“湘中粮仓”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探访学校医院,见证民生事业的温暖答卷。本栏目旨在聚焦双峰县以“闯创干”的精神,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农业提质、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狠抓落实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展现其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实干与担当。


【正 文】

双峰推动农机、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构建“2+X”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转型跃升焕新章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胡后继

10月17日,娄底市2025年娄商投资项目开工投产仪式双峰分会场热潮涌动,14个娄商投资项目竣工投产、12个新项目正式开工,发展动能澎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开工的12个项目中,农机与铸造产业相关项目强势占据“半壁江山”,涵盖废钢回收利用、精密铸件加工到智能农机组装等全产业链环节,一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链成群的崭新图景正生动铺展。

双峰高新区。李建新 摄

这是双峰擘画以农机、铸造产业为主导的“2+X”现代化产业体系蓝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攻坚的一个缩影。今年1至9月,发展动能澎湃激荡,全县农机、铸造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分别突破44.59亿元、12.5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7.12%和10.88%,以强劲增长态势彰显了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的深刻蝶变与能级跃升。

迈向新阶段——

推动农机产业“三个转型”,铸造产业蝶变新生

走进高新区科技工业园,双峰铸造产业转型中引进的重要项目——湖南星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重型机械装备生产基地建设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崭新的厂房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试生产即将启动。这个占地60亩的项目,立足高标准打造集重型机械装备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破碎机等重型机械1600台。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双峰铸造盛极一时。然而长期粗放式发展,也让这一双峰传统产业被贴上“小散乱污”标签,陷入发展困境。

破局求变,迫在眉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三年来,双峰聚焦产业生态重塑,按照“关闭淘汰一批、就地技改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的思路强力整治铸造企业,15家铸造企业淘汰退出,17家完成就地技改提升,17家整合入园。

同时,聚力要素保障,编制铸造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政策,强化政策集成、要素保障和服务支撑;以园区平台优势蓄势赋能,打造双峰高新区铸造产业园,总投资2.2亿,规划面积66.48公顷,目前已储备土地200亩;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成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企业9家,拥有省级绿色工厂1家、两型工业企业2家,铸造产业实现蝶变新生。

目前,双峰铸造产业已形成从原辅材料供应、设备制造到铸件生产、加工维修服务的完整供产销链及配套体系,有铸件生产及配套企业37家,其中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

铸造产业转型升级,也与农机产业集群的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该县坚持因地制宜、求新求变,全力推动农机产业实现产品向特色化转型、产线向现代化转型、市场向国际化转型“三个转型”。

“适应丘陵山区及家庭农场需求,我们主推‘小巧、轻便、适用、实惠’农机。”双峰县农机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县销售各类农机405.62万台,碾米机、烘干机、粉碎机、脱粒机等拳头产品市场份额全国领先,其中劲松机械的碾米机实现全国销量“六连冠”,农友集团的烘干机全国第一、米机稳居前三。

双峰现有农机企业90家,其中规上企业68家,2024年总产值58.01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

不止农机、铸造产业,双峰新型环保建材、生物医药、光电制造、文旅融合等产业同样发展迅速:位于双峰高新区的光电产业园,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变从开工到部分投产;伍星生物、威嘉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持续增加投资;兴陶建材等一批新型环保建材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云端·紫云峰民宿村、龙腾水府生态园等文旅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双峰“2+X”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

培育新动能——

聚势构建创新平台,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在智改数转的浪潮中,曾经被视为“小散乱污”的双峰铸造产业,正褪去粗放发展的旧壳,振翅新生。

走进“世邦重工”,叉车式热处理炉自动作业,一件旋回式破碎机衬套刚一“出炉”,叉车“紧随其后”运转,不到30秒便完成铸件入水。“传统工艺入水时间约1分钟。这几十秒的提速,不仅节能增效,更能提升铸钢件性能。”该公司董事长戴朝华说。

聚势构建创新平台,引领铸造产业华丽蝶变。双峰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和研究生创新基地,搭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个。创新成果丰硕,集群研发投入强度达3.14%,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02个,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等标准26项,承担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

同时,双峰铸造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33家企业深度“上云”,37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能力评价。拥有省级智能制造企业1家、智能车间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5G+工业互联网”双创平台1个。20家骨干企业持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省级“两化融合”贯标示范标杆1家。

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双峰农机产业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呈现出强劲势头。

日前,农友农机制造车间设备数智化更新升级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在农友机械的智慧生产车间,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上,机械臂抓取切割好的钢板进行检测,自动焊接,不多时便加工好一块粮食烘干机用粮箱板。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99%。

“项目总投资1.28亿元,购置板仓自动化仓库,机器人焊接设备等新型智能设备,完善数字化设计、管理软件进行系统集成,建设智慧农机工业互联网平台,投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该企业技术负责人算了一笔“数字账”,“完成改造后,可提升产能270%,提高生产效率30%,降低综合运营成本20%。”

近年来,双峰通过成立丘陵农机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领衔,联合19家院所与35家企业深化产学研用。主导或参与制订国行标准5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60项。骨干企业承担“区域特色作物收获装备研发”“梯田水稻小型智能精准耕种作业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集群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2.5%。近两年有18家农机企业完成生产线改造,农友、劲松等6家企业投资2亿余元启动生产车间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构建新格局——

推动农机出海,铸造产业积极融入区域战略

近日,湖南省好运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新型碾米机在双峰高新区完成装柜,即将发往东南亚市场。这款针对当地稻谷特性创新研发的产品,以其精准的去杂技术赢得客户青睐,今年上半年已助力企业实现出口额超3000万元,同比增长20%。

近年来,双峰推动农机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覆盖国内外1万余个专业销售网点、10余个电商平台和300余家网店的营销体系,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十年获评“全国十大农机市场”。同时,主动强化“走出去”,充分利用“湘博会”“广交会”、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南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平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远销50多个亚非拉国家。2023年、2024年、2025年1-8月自营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7.2%、61.3%、37.7%,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去年5月,该县成功纳入“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随着内功的增强,双峰铸造产业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

今年以来,双峰主动出击:4月组织招商团队赴珠海,促成本地铸造企业承接珠海松下马达有限公司的压铸电机壳等业务;6月,在省工信厅支持下,组织4家本地铸造企业与湖南长重机器等省内知名企业对接洽谈铸锻件产需合作;7月,双峰铸造产业集群顺利通过省工信厅组织的产业集群竞赛初赛。同时,双峰正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在外娄商回乡投资,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展望未来,双峰铸造产业目标明确,将积极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战略,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精准开展强链补链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装备轴承、新能源装备铸件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0月22日11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