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微建议” 办好“民生事”——炎陵县霞阳镇人大主席团以实效监督推动代表建议落地生根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0 11:56:0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杨惊

在基层治理的宏大画卷中,最具温度的笔触往往源于群众身边最具体、最细微的诉求。近年来,炎陵县霞阳镇人大主席团积极探索履职新路径,将代表的“微建议”办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有力、持续的监督,推动一件件关乎群众安危与福祉的“关键小事”落地见效,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最生动的民主实践。

从“纸面”到“地面”:主席团监督让“微建议”承载“大重量”

“微建议”虽冠以“微”字,但其背后连接的却是人民群众的“大民生”与“大安全”。乡镇人大主席团深刻认识到,决不能因为建议“小”而轻视,必须用最严肃、最认真的态度推动解决。为此,霞阳镇主席团建立了一套涵盖“提出、交办、督办、反馈”的全链条监督机制,确保每一件“微建议”都能从纸面走向地面,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现实。

先固根基——路堤防垮塌工程

“我们村通往主干道的那段路,路基一侧被雨水掏空得厉害,边坡裂缝越来越大,眼看就有垮塌的风险,这可是全村出入的生命线啊!”县人大代表罗晓友提交的这条关于“治理路堤滑坡隐患”的“微建议”,因其直接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和群众日常出行,被主席团列为紧急督办事项。

主席团迅速响应,立即组织代表、交通水利专家及镇政府相关部门,赶赴隐患路段现场。经过仔细勘察,确认该路堤因常年雨水冲刷,内部已被掏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随后的方案论证阶段,主席团重点监督工程设计的科学性,确保采用阶梯式混凝土护坡能够有效防止边坡垮塌。在施工过程中,代表们紧盯石方开挖、模板制作安装和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对石料质量、砂浆标号等隐蔽环节进行随机抽查,严防“豆腐渣”工程。

工程竣工后,曾经令人提心吊胆的隐患点,变成了一道坚固可靠的防护工程。一位经常路过的村民欣慰地说:“以前开车到这里都提心吊胆,现在心里踏实多了。人大监督真是督到了点子上!”

再通血脉——道路硬化项目

主席团的监督并未止步于路堤的稳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固基是为了通路。在路堤防护工程尚在收尾时,主席团便已前瞻性地将目光投向了其上方的路面。此时,蔬菜村另一位代表谭卉芳顺势提交了新的“微建议”:“隐患消除了,请求尽快对这段‘生命线’进行硬化改造。”

主席团将此视为上一个监督项目的自然延伸,启动了“连续性”监督模式。他们将两个项目进行“捆绑式”跟踪问效,在监督路面硬化的厚度、水泥标号的同时,持续关注新路面与下方防护工程的应力衔接和排水对接问题,确保两个项目在物理上和功能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杜绝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弊端。

桥梁防护栏安装——守护百姓“平安桥”

“我村那座小桥的桥面被连续大雨彻底冲毁了,现在只剩个桥架子,而且两边本来就没有护栏,太危险了!”县人大代表伍积荣在灾后提交的这份“微建议”,清晰地描述了“桥面损毁”与“安全护栏缺失” 两大核心问题。 主席团现场勘查后认为,这并非简单的修复,而是一次“修复缺陷+补齐短板”的升级工程。监督工作也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尽快督促进度,恢复桥面通行,解决群众的“断路”之苦;更要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将防护栏纳入重建方案,实现从“有桥可走”到“安全过桥”的升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代表们既紧盯桥面重建的施工质量与工期,更将防护栏的安装标准作为硬性验收指标,严格检查护栏的材质、高度和埋设深度。他们强调:“我们不能只把桥补好,必须把安全‘焊’在桥上。灾后重建,建的是更好的未来。”当一座拥有坚固桥面和崭新护栏的小桥重新连通两岸时,它不仅仅修复了交通,更弥补了长久以来的安全欠账,成为了一座让群众安心的“放心桥”。

这些“微建议”的成功办理,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霞阳镇人大主席团将继续深化对代表“微建议”办理的监督工作,不断完善从征集、交办、督办到评价的全链条机制,推动“微建议”办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让每一份承载着民意的“微建议”都能开花结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更大的人大力量。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