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2025-10-17 12:11:44
一根头发卖6万元,一张白纸卖4万元,只有高中学历的“大师”杨涛鸣(本名杨武成)用荒唐的骗术,6年间狂揽3.8亿元,一审被浙江省宁波市中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为这场持续多年的成功学骗局画上了句号。
“大师”杨涛鸣的倒掉,撕开了成功学骗局的残酷真相。这类大师从不论证真实的成长路径,只以“快速成功”为诱饵,把心理学操控术包装成“潜能开发课程”,实质上是在搞精神传销。他们贩卖的不是知识,而是焦虑,将复杂的个人成长与事业成就,简化成几句口号、几次培训或是几个秘诀,再制造“不成功即失败”的恐慌,逼着学员相信“唯有付费才能改变”。
可漏洞百出的骗局,为何能在6年里让无数人入坑?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焦虑。当下,人们夹在内卷与躺平的撕裂中,迫切想抓住“速成指南”。杨涛鸣们利用这种心理,把成功异化成可买卖的商品,用虚假案例掩盖真实努力。这种扭曲的成功观不仅误导大众,更冲击社会诚信体系,那些脚踏实地的长期主义者,反而被嘲讽成傻子。
值得关注的是,此案判决在同类案件中具有标志性突破。以往成功学诈骗多以“非法经营”或“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定罪,量刑偏轻,而本案直接以“诈骗罪”定性,充分考量其“精神控制+财产掠夺”的复合犯罪特征。无期徒刑的判决不仅是对巨额诈骗的严惩,更明确了“成功学诈骗”与普通经济犯罪的界限,当诈骗以系统化心理操控为手段时,其社会危害性远大于普通诈骗。
这份判决的震慑力已超出个案本身,体现在三个关键层面:对潜在诈骗者,无期徒刑的标杆案例筑起了高压线;对受害者,法律认定“精神控制”的危害,让他们维权更有信心;对社会,司法为成功学乱象定性,倒逼监管部门完善“精神传销”的认定标准。
杨涛鸣的倒掉,是有关部门对成功学骗局击出的一记重拳,更是重塑社会理性的胜利。法律用无期徒刑为“成功学大师”的骗局画上句号,更让所有人牢记:成功没有捷径,脚踏实地才是唯一正道。这场判决不仅是惩罚了骗子,也再次敲响了全民防骗的警钟。提醒人们警惕“快速成功”的谎言,守好自己的钱袋与心智。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王为薇
三审:唐婷
来源:钱江晚报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