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7 10:07: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7日讯(记者 彭婷 通讯员 郭妍 徐瑶瑶)记者今天从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获悉,韶山灌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截至目前,已有54个村完成发证,16个村进入发证公示环节,4个村完成签章,11个村就边界划分达成一致,整体完成进度达93%。
韶山灌区确权登记北岸村现场勘查(资料图片)
韶山灌区始建于1965年,承担着长沙、湘潭、娄底3市7县百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然而,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灌区长期以来存在权属不清、用地资料缺失、管理责任不明等问题,制约其系统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起,湘潭市启动韶山灌区确权登记工作,对辖区内5条主干渠及引水枢纽开展统一确权。该项目充分利用国土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等成果,通过现场勘界,在各村(社区)积极配合下,清晰界定干渠所有权主体,划清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边界,是我省灌区类自然资源所有权首次登记与国有农用地使用权首证发放的“双首证”试点工程。
韶山灌区右干渠-芦塘巧渡渡槽出口(资料图片)
本次确权总长度154.7公里,涉及湘潭市4个县(市)区、19个乡镇(街道)的91个村(社区)。为推动工作高效开展,湘潭市构建“市级统筹-县乡联动-技术支撑”三级协作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作战。韶山市更以“钉钉子”精神率先破解权属争议,于去年11月28日完成首证发放。
在工作方法上,项目坚持“不与民争利”原则,建立“诉求响应-政策解答-权益保障”全链条服务机制,出台《权属问题指导意见》,切实保障群众权益。技术上采用“内业主导、外业辅助”模式,运用无人机航测与已发证其他权属成果叠加,预判争议,制作工作底图,提升调查精准度;对暂时难以协调的争议区域,建立“争议暂存-分类处置-成果反哺”闭环机制,通过“先易后难、分批出证”推动工作良性循环。
韶山灌区左干渠-韶山银河渡槽(资料图片)
“当前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必须一鼓作气、全力推进。”韶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局机关到各干渠管理处,大家纷纷主动下沉一线,与乡镇干部、村委代表、村民等面对面沟通,共商共议,有效打通堵点,力争早日完成试点任务。
该负责人表示,确权工作完成后,将进一步加强成果运用,明确产权归属,减少区域争议,提升灌区工程管护水平;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路径,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为全省同类自然资源确权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韶灌经验”。
责编:彭婷
一审:蒋睿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