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10-16 10:15:3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李玲
春风化雨润童心 三尺讲台绽芳华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李晓岚怀揣着对教育的无限热忱,走进了攸县渌田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那时起,他的人生便与孩子们的笑脸、琅琅的书声紧密相连。
在李晓岚的语文课堂上,知识从来不是枯燥的符号。他坚信“生活处处是语文”,善于将课堂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春天,他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观察新芽,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生机;秋天,他组织“落叶诗会”,让孩子们在金黄的世界里感受诗词的韵律。他创新“情景剧教学法”,将《小英雄雨来》《草船借箭》等课文编成简单的小剧本,让孩子们在扮演中深度理解人物情感和文章内涵。学生小清(化名)原本性格内向,口语表达能力弱,在一次《将相和》的课本剧表演中,李晓岚鼓励他扮演蔺相如。从最初的胆怯躲闪到后来的慷慨陈词,小清不仅克服了心理障碍,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
李晓岚的爱,细腻而持久。他有一个厚厚的“成长记录本”,记录着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点滴进步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曾有留守儿童小果(化名),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变得沉默寡言。李晓岚发现后,便时常找他谈心,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辅导功课,在他生日时组织全班同学给他送上惊喜祝福。渐渐地,小果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李晓岚常说:“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静待花开。”正是这份对教育的深情和对学生的挚爱,让他所带的班级不仅成绩优异,更充满了阳光与活力。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县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在那片小小的三尺讲台上,绽放出了最动人的教育芳华。
擎灯引路暖乡土 坚守杏坛焕生机
2014年,由于工作出色、表现突出,李晓岚被组织任命到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攸县渌田镇存联小学担任校长。这所学校设施陈旧,生源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年龄老化,面临被撤并的困境。面对挑战,李晓岚没有退缩,他深知,这所小小的学校,承载着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无数家庭的希望。
到任第一天,映入他眼帘的是斑驳的墙壁和坑洼的操场。他用一周时间走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与每一名老师深入交谈,走访了大部分学生家庭。他了解到,学校缺乏吸引力,不仅是硬件问题,更在于教育理念和内涵的缺失。他决心要让这所“薄弱校”焕发新的生机。
“硬件不足软件补,条件落后理念补。”李晓岚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是凝聚人心。他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真诚地听取大家的困难和想法,共同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他带头修缮课桌椅,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社会资源,一步步改善办学条件。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操场得到了硬化,学生食堂和厕所进行了重建,学生课桌椅全部更新,还建立了一个小型图书室,整个校园焕然一新。针对学校规模小、学生少的实际,他大力推行“小班化、个性化”教学,倡导“幸福教育”。他挖掘本地乡土资源,开发了“田园课程”,带领孩子们认识农作物,学习农耕文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他邀请剪纸、皮影戏、民间戏剧等乡土文化社团进校园,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在李晓岚的带领下,存联小学不仅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校园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原本打算转学的学生留了下来,甚至还有外流的学生“回流”。这所曾经濒临撤并的乡村小学校,变成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教育名片。李晓岚用他的担当与智慧,为乡村教育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
匠心运笔辅政声 参谋服务显担当
因其出色的基层工作经历和综合能力,李晓岚被选调至攸县教育局,先后担任办公室专干、副主任,主要负责文秘和综合协调工作。从教学一线到机关中枢,从管理一所学校到服务全县教育大局,岗位变了,角色变了,但李晓岚那种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始终未变。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文件流转、会议组织、材料撰写、上传下达、协调各方,被称为“机关的枢纽”。李晓岚深知,办公室的文字材料是传达政令、反映情况、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必须准确、精练、高效。为了迅速适应新岗位,他白天处理繁杂事务,晚上则静心学习政策文件、研读教育理论、熟悉全县教育情况。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种教育报刊和文件资料,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起草一份重要报告或方案,他往往要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力求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每一项表述都严谨规范。同事们常说:“李主任经手的材料,我们放心。”
他对待来访的基层学校老师和群众,总是热情耐心,能解决的问题马上协调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耐心解释说明,赢得了大家的普遍好评。
“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李晓岚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抓住关键,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需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多篇有价值、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多次获得县教育局党委和县委、县政府表彰。他就像一颗牢固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运转,以出色的文字功底、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综合协调能力,助力教育局机关的高效运转,在服务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展现了新时代教育行政干部的担当与风采。
有灯就有人,有人就有希望。李晓岚始终愿意做一名教育战线的“点灯人”。从青涩的师范生到优秀教师,从偏远村小的“负责人”到教育局的“参谋助手”,他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赤子之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与担当。他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教育人的缩影,闪耀着平凡而又夺目的光彩。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