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6 09:50:38
文|郭细毛
2025年10月14日,寒露已过,霜降未至。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江桥街道杨木港村,万亩山茶树迎来了一年中最丰盈的时刻。金褐色的茶籽缀满枝头,像无数颗小太阳坠入绿色的海洋。应“攸爱”山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政军之邀,我踏入这片孕育着“东方橄榄油”的沃土,见证一颗山茶籽从枝头到油瓶的蜕变之旅。
万亩茶海:大自然的金色诗行
走进杨木港村的山茶籽基地,视线所及是无边的绿与金。山茶树并不高大,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红壤丘陵,树冠如伞,层层叠叠。寒露后的阳光为茶籽镀上琥珀色的光泽,熟透的果壳微微裂开,露出黝黑的籽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脂香气。
“这是‘霜降籽’,油脂含量最高。”龙政军董事长随手摘下一颗茶籽,指尖轻捻,果壳应声而开,“攸县的山茶籽,吸足了湘南的雨露,霜降前采摘,出油率能提升15%。”他指着远处绵延的山丘,“这里1.2万亩基地,年产茶籽3000吨,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有机山茶油原料基地。”
从枝头到舌尖:攸爱的“黄金产业链”
在基地的加工车间,现代化设备与传统工艺交相辉映。茶籽经低温压榨、物理精炼后,呈现出纯净的金黄色。“我们坚持‘三不原则’——不添加、不调和、不勾兑。”龙政军捧起一瓶山茶油,“每一滴油都可溯源到具体地块。”
攸爱山茶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冷榨锁鲜”技术。通过72小时恒温发酵,茶籽中的角鲨烯、维生素E等活性成分得以完整保留。2024年,该公司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远销日韩及东南亚。“我们的目标是让攸县山茶油成为中国的‘液体黄金’。”龙政军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茶油产业的勃兴,正改写攸县乡村的生态经济面貌。杨木港村村民李建国曾是贫困户,如今承包了50亩茶林,年收入超20万元。“茶树是‘懒人树’,种下后管护成本低,还能保持水土。”他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茶园监控系统,“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我们只管种好树。”
据攸县农业农村局数据,2024年全县山茶油综合产值突破8亿元,带动1.2万农户增收。龙政军透露,未来三年将建设“茶油小镇”,融合观光、研学、康养等业态,“让这片绿海产生更多价值”。
初心与未来
在基地的观景台上,龙政军谈起创业初衷:“我父亲是榨油匠,小时候总见他用木槌榨油,油香飘满整个村子。我想让这味道走出大山。”
如今,攸爱山茶油已获评“中国驰名商标”,但龙政军更看重的是可持续性。“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培育抗病新品种;推行‘林下养鸡’模式,形成生态循环。”他望向远处正在采摘的村民,“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扎根,更需要人才回归。”
夕阳西下,采摘茶籽的人箩筐里堆满了茶籽,山风掠过树梢,沙沙作响。在这片金色与绿色交织的土地上,我触摸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脉搏,也读懂了一颗山茶籽背后的“攸爱”故事——它不仅是餐桌上的健康油,更是绿水青山馈赠给时代的金色希望。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