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6 09:06:25
君山 咏洲 摄
作者|杨 丹
似乎在不经意间,我与株洲市渌口区结下了挺深的缘分。
渌水东来,湘江北去,时光荏苒,穿越古街。渌口是中原通往广东沿海的咽喉,自古为“湘东明珠”。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物阜民丰,人文荟萃,既是重要的水运集散中心,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张飞的拴马樟,马援的伏波岭,怀让的一苇亭,还有给暮年困顿病痛缠身的杜甫带来些许慰藉的挽洲岛,纪念朱熹与张栻携手游历讲学的朱张桥……岁月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渌口近年致力于挖掘整理这些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毛主席曾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即决策,这也是领导的首要职责。共性易,个性难。人如是,城亦然。市政规划,商业布局,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可以取经可以模仿,但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地方独特的记忆,是最有辨识度的DNA。窃以为,区领导是懂文化重视文化的。
接到来淦田镇采风的邀请时,我一边回顾前几次来到挽洲岛、朱亭镇和昭陵老街的所见所思,一边在想:淦田又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惊喜呢?
据当地人介绍,因为洲上出沙金,岸上田地纵横,故得名淦田。有山有水有田有金,这可不就是一处风水宝地?
但凡是宝贝,肯定是大家争抢的对象。东汉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三分天下的孙权最先下手,在此设县治“建宁”,古城墙的遗址历经2000多年的风吹雨打,目前还隐约可寻。建宁这个名字也一度成为整个株洲的名称,直到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才改为“株洲”,并沿用至今。
古渡口的如意铁铺。 杨丹 摄
这里处湘江中段,江面很宽阔,一艘轮渡停泊在古渡口,让人禁不住喟叹那远去的风流。如意铁铺今天不开门,几个婆婆姥姥坐在巷子口闲话家常,两只大白鹅无惧生人的到来,昂着头踏着统一的摇摆调回家了。老街很安静,仿佛在时光隧道里搁了浅,码头边的白墙上贴着形状各异颜色缤纷的宣传牌和网络语,算给沉寂的渡口补上了几分热闹和时尚。抬眼望,几座高耸入云的小蛮腰样建筑依稀可辨,那是落户淦田的大唐华银发电厂的冷却塔。
建设中的淦田电厂。咏洲 摄
眼中的淦田,有历史源流有风物故址有现代工厂,更有火热的乡村振兴故事。
紫湖园•归心谷休闲农庄的庄主姚武是个有故事的人。58岁的他是邵阳人,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很快成长为基建方面的技术骨干,后来他看准时机下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实现了财富自由。当被问到为什么一个外地人会在这里办农庄时,他憨笑着说:“我自己来自农村,难得进了城,并不想再回农村。但老婆在城市长大,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于是,爱妻的他几经辗转,最终在妻子的家乡流转了300多亩地,建起了这个集林地、水库、鱼塘、民宿、餐饮、会议等一体的休闲农庄,算圆了妻子的梦。
从2016年动工至今,农庄的建设经过了一些波折,但得益于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对此他非常感恩。尤其是前年拿到了土地使用证那个红本本,让他悬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了,才敢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不愧是搞建筑出身的,农庄的游客中心建得很有特色,背靠着山,用一整面天然的红色砂砾岩山体入室当墙,粗犷的原始之美及浮雕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一见难忘。室内为大平层不分隔,但做了明显的功能分区,书架林立处是阅读区,放着烤箱烘焙器具的是亲子区,还有可喝茶品咖啡的休闲区,以及会议区,等等。窗外瓜果飘香,室内凉风习习,好不惬意。
沿窗户那一排,放着一些老物件,有农具、日用品,还有一台华南牌缝纫机,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是金贵物。缝纫机只有机头,安放在一个专门打造的木箱子上,虽然缺了下面的机械踏板,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神气。锃亮的机身横梁处“SOUTH CHINA”几个英文字母分外醒目,让我不自觉伸手摸了摸。这一刻,我破防了,眼眶有了湿意。妈妈曾先后有过三台缝纫机,一台蝴蝶牌,一台飞人牌,还有一台就是华南牌。童年无数个的夜晚,我是伴着缝纫机的嗡鸣声入眠的。那时的家,有爸爸妈妈,有门前的大柳树,有一园子的凤仙花、芍药和苦瓜,有争相下蛋的鸡和鸭,有一屋子的欢声笑语。
归心谷中摆放的华南牌老式缝纫机。杨丹 摄
凝神片刻,我收回翻飞的思绪,暗道:真好,这归心谷是书吧,是茶室,是烘焙间,是休闲区,是亲子园,也是可以眺望故乡的地方。
临别时,姚武送我们到路边。望着外观时尚设施齐全的一排排民宿,我突然问了一句:“您也住在这儿吗?”他点点头,嗯了一声,又抬手指向湖对岸的一间白蓝相间的平板工房:“我原先一直住在那里,这几年才搬过来。”
朝阳从东边普照而来,往湖面洒下一片金粼粼的波光,硬化的路面,沁人的花香,压弯了枝条的果子,还有远处种植了30余万棵珍贵树木的林地,一切都是这么美好,我却还是从那小工房品出了几分孤勇。大家都看到了成功者的光鲜,可曾留意到,与过程伴生的辛劳与汗水?
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不知翻过几座山后,在那潺潺的八斗山溪谷边,在小溪上头一路环挂的彩旗的摇曳中,主理人易翔乐呵呵地给我们算了他的经济账:“今年生意特别好,这个夏天就收入100多万啦,300多万的总投资,预估两三年就能收得回。”
孩子们在八斗山溪谷的鱼鳞坝戏水。咏洲 摄
这吸金能力,让大家顿时对这个深山里的水上休闲项目刮目相看,也不得不佩服易翔的眼光和改造能力。
土生土长的八斗村原住民易翔在外致富后选择回乡创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巧妙地将昔日的荒溪沟变成了聚宝盆。拓宽溪面,磨平溪底,架了小石桥,建了游步道,修了鱼鳞坝,遮阳伞撑起来,孩子可以在水中嬉戏体验城里没有的野趣,大人可以在伞下钓鱼或喝茶放松。饿了,有香喷喷的柴火饭和环保土菜招待。体力好的,还可以溯溪而上去攀爬君山。传说君山与衡山比高,因守信得名君子山。山不争先,自有风骨;到此一游,必不负君。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感慨。那时的他,因不愿同流合污刚辞官归隐,宁静恬淡之下其实是有一点点失落的。而如今,党的政策给归乡创业的人们带来了足够的信心,大家激情满怀,对未来信心充盈。
归田园,归故乡,归自然。当心一旦回归与安定,步伐无疑会更坚定,目光会更长远,蓝图会更宏伟。
在淦田的土地上,姚武和易翔正书写着不同的奋斗史。而在我们眼光未及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姚武和易翔在酝酿、在迈步,他们注定将给朝气蓬勃的乡村振兴事业注一湾活水,增添更丰富更个性的色彩。
责编:张永琼
一审:张永琼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