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形记”里的丰收续章——云溪区“双轮驱动”走出综合利用新路

徐三妹     2025-10-16 09:03:0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6日讯(通讯员 徐三妹)金秋时节,云溪区5.4万亩稻田里满是丰收的景象,收割机如同画笔从成片金黄的水稻田上驶过,画下一幅独属于云溪的“丰收画”。

10月14日上午,松杨湖街道滨湖村,农机师傅刘阳正操作秸秆灭茬粉碎机在田间穿梭。随着机械轰鸣,丰收后满是稻茬的土地迅速变得既松软又平整,秸秆被粉碎并翻入土壤,“废料”化作“肥料”还田,这片刚刚奉献了丰收的土地,正为新的生机蓄满养分。

秸秆灭茬粉碎可以肥田,还省事,不少农户说下一步要种油菜等作物,我正加紧进入这部分农田进行秸秆灭茬粉碎。为进一步赶上农时,刘阳会在地块相对平整的区域加班加点,看他辛苦,不少农户热情地拉他去家里吃饭,田间地头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暖意。

“以前秸秆处理不了,若是焚烧一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二也存在火灾隐患,现在街道主导开展秸秆灭茬粉碎,村民们参与积极性很高。”滨湖村干部刘引介绍,秸秆处理一直以来是困扰农户的难题,松杨湖街道农田较少,2025年以来由政府主导开展秸秆灭茬粉碎,综合利用秸秆更加高效。

在全区范围内,秸秆还田应用更广的是“低茬收割+粉碎”一体化模式,收割机在收获作物的同时便会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林柱表示,作业结束后,再由相关工作人员依据茬高、粉碎长度等具体标准进行现场核实,确保还田质量。

同日,在云溪街道建军村,则是另一番繁忙景象。打捆机在田间匀速前进,将散落的秸秆“吞入”,旋即“吐”出一个个紧密结实的方形草捆。三名工作人员配合默契,紧随节奏开展作业,一旁等候的运输车辆随即将满车的秸秆运往街道收储点。

而在该街道收储点现场,也有货车陆续出发将秸秆送至附近的华能电厂,这些秸秆后续将被转化为电能,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目前在地块相对平整、规模化程度较高的陆城镇、云溪街道,正重点推行打捆离田模式。

“这样处理秸秆方便多了,确实好!”建军村的一位农户在田埂上看得仔细,以往最让他家头疼的秸秆,如今被这套离田模式轻松解决。

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云溪区出台了精准的奖补政策:对实施打捆离田的主体给予每吨50元补助,对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则给予每亩10元补贴,各镇(街道)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配套。

另一边产业布局也在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云溪区成功引进了圣泉集团计划投资建设的100万吨/年生物质绿色化工示范项目,积极推动落实,以重大项目引领秸秆资源化利用……至此,这幅“丰收画”也有了在新时代的续章。

从昔日的“丰收烦恼”到如今的“金色财富”,云溪区通过科学的路径规划与精准的政策扶持,正让秸秆这一“废料”华丽转身,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写下生动的注脚。

责编:云溪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周月

二审:易松

三审:敖鹏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