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2025-10-16 08:31:17
全麦面包、糙米米饭、糙米烧卖、荞麦面条……如今,主打健康牌的全谷物食品悄然兴起。
多数人都听说过全谷物,但却说不清其确切定义。“我们常见的谷物种类包括稻米、小麦、玉米、燕麦、谷子、高粱、青稞、薏仁米、大麦等。全谷物不是一个谷物种类概念,而是解剖学结构概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斌表示,全谷物是谷物仅去除外壳等不可食用的部分后保留的完整果籽粒,拥有完整的胚乳、胚和种皮,出品率达到98%以上。
“全谷物最大限度保留了谷物中天然营养与活性物质,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谭斌表示,我国居民“隐性饥饿”问题突出,人均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1/3,有待增加全谷物天然“营养素包”。
目前,我国全谷物消费仍在低位徘徊,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不足1%,而部分发达国家全谷物消费占比已达20%—35%。

工人们正在将制作好的杂粮主食产品进行包装。
全谷物食品“出圈”面临三重门:标识模糊、口感不佳、保存困难。
记者在市场调查时发现,某品牌全麦面包配料表显示,全麦粉占比仅20%,其余为小麦粉、麦芽糊精和糖浆,但仍以“全谷物营养”为卖点。
目前,我国缺乏包括全谷物产品标准、检测技术与标识等方面的全谷物食品标准体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杂粮挂面行业,其现行的国家标准仅适用于以小麦粉为主的产品,对于杂粮挂面应该含有多少杂粮、品质如何界定,都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导致企业在研发和生产时缺乏明确的指引。
口感不佳是许多消费者对全谷物的印象,甚至有人直呼“难以下咽”。
为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同福集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通过超微粉碎、酶解、发酵三大核心技术突破,让产品口感更细腻且保留了维生素和矿物质。
国家粮食产业全谷物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解决了全谷物燕麦奶口感粗糙的问题,同时保留了其健康功效。
江南大学攻克了全谷物米制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实现全谷物米制品蒸煮时间降低22.3%,硬度降低20.6%,食味值提升32.1%。

此外,企业在生产中还面临着全谷物食品保质期短、不易储存的难题。“全谷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生物酶等,易氧化变质,储藏保鲜成本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王丽丽表示,保质期短是全谷物食品开发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
针对保质期短的问题,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东莞分院研发了全谷物保鲜技术,通过对全谷物进行灭酶、抗氧化处理,降低脂肪酸氧化速度,延长产品货架期。
同时,全谷物横切技术可将燕麦米、黑米等切成小段,不仅破解了“难煮难消化”问题,货架期也从两周延长至半年。
一些企业正在研发推广绿色、高效的物理保鲜技术。“例如,脉冲磁场技术已被证实能在不添加化学防腐剂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淀粉回生,提升米制品的冻融稳定性,从而延长货架期并维持良好口感。”王丽丽说,超微粉碎、稳态化技术等加工手段在改善口感、延缓变质方面展现出潜力,推动这些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应用集成,是提升全谷物产品稳定性的关键。
责编:周倜
一审:周倜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科技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