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18:03:3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袁光宇 阳望春 冯世民 戴求喜
“明年,我还想多流转一些土地。同时,我想让你们吃上更加环保绿色的稻米……”近日,城步苗族自治县金紫乡五塘村六组68岁村民冯相凤兴致勃勃地对满堂儿孙说。
在城步苗乡,寒露时期有个惯例,许多人家会举行“尝新米”仪式。冯相凤夫妇把儿子和三个女儿四个家庭全都召集到一起,笑眯眯地问儿孙们:“你们说说看,我今天为什么特别高兴?”
“是舅舅加了工资?”一名外孙说。冯相凤的儿子在四姊妹中排行老大,是一位自主择业的营级退役军人,目前在武冈创业,一直是冯相凤心目中的骄傲。
“不是!”冯相凤说完,目光转向其他孙辈。
“是表哥考上了好大学?”冯相凤的一个孙子回答。今年高考,冯相凤的一名外孙考上“双一流”大学,成为冯相凤心中新的骄傲。
“是,又不是!”冯相凤“高深莫测”地回答。
……
大伙接着猜了许多答案,但都被冯相凤一一否定。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呀?”冯相凤众多孙辈缠着老人问。
“我呀,今年圆了一个梦!”冯相凤慢悠悠地说。
“哎呀老爷子,你就别卖关子了,你想让孩子们急死啊!”冯相凤儿子的直肠子脾气上来了。
“好,好,我告诉大家。”冯相凤说。
原来,年轻的时候,冯相凤常年在外务工。满了60岁回到家乡后,自幼身强体健的冯相凤依然硬朗。他不顾儿女反对,自家的地加上流转的地,每年种植约1.33公顷水稻。
城步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戴求喜摄
6年的连续务农,冯相凤碰上了一件烦心事,那就是秸秆的处理问题:将秸秆像改革开放以前那样全部晒干挑回家,家中不再饲养牛羊,没用;收割后直接留在田里,第二年来不及腐烂的稻草严重影响机械化操作;烧掉,影响环境,还会受到处罚。
见多识广又善动脑筋的冯相凤还发现了近年来稻田病虫害老是连年不绝的一个秘密:稻田进行机收后,总是留下长长的稻茬,这些稻茬如同温室,成为钻心虫等病虫害的天然藏身之所。
“所以,如何同时妥善处理秸秆和机收稻茬,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想。”冯相凤双眼望着远处的稻田,喃喃地说。
“今年,我的梦终于圆了!”冯相凤的声音突然提高八度。
据冯相凤介绍,今年,冯相凤的约1.33公顷迟熟中稻机收完毕之后,乡政府组织的“碎草还田小分队”便早早来到他稻田中,采用在旋耕机后部安装一个碎草装置的方式,将留在稻田里的秸秆和机收稻茬全部打成3厘米左右长短的碎段。
城步“碎草还田”现场 刘平甫摄
“碎草还田”措施的出台,消除了秸秆影响机械种田的隐患,还将秸秆直接变成了防止土壤板结和提高肥力的“绿肥”。稻茬粉碎在田中,也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几率,既有利于来年水稻生产的降本增收,又提高了稻谷的品质。
“我没怎么搞过农业,但我知道,将秸秆和稻茬都碎在田里,把田地犁转过来,浸成冬水田,明年的丰收,看得见!”冯相凤的儿子忍不住插嘴。
“碎草还田”后能防止土壤板结和提高肥力 戴求喜摄
“‘碎草还田’这个法子好啊!政府不仅不收我一分钱费用,每亩田还给我秸秆综合利用补贴,你们说,这么好的事,我能不格外高兴?”冯相凤扫视着全场儿孙,双眼发亮。
“外公,是该高兴!来,大家干杯!”冯相凤一名外孙女大声提议,大家纷纷端起手中饮料和米酒,爽朗的笑声,在山村里久久回荡。
责编:周洋
一审:周洋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