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5 16:37:4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向薇
清晨7点半,昭陵中学还笼罩在深秋的薄雾中,教学楼里却已亮起了一盏灯。初三289班教室的门虚掩着,一个身影正忙碌地穿梭在课桌之间——那是于焱灵老师,她正将昨夜批改好的作业本轻轻放回每个学生的桌上。窗外的梧桐树上,几只早起的麻雀叽叽喳喳,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平凡早晨里不平凡的故事。
这是于焱灵在昭陵中学任教的第18个年头,也是她担任班主任的第18个春秋。时光在她身上留下了温婉的印记,却从未磨灭她眼中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炽热。
数学教学:让思维在课堂起舞
(于焱灵课堂实录)
“同学们看,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像不像我们学校拱门的轮廓?”于焱灵站在讲台上,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划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五十双眼睛紧紧跟随着她的动作,教室里静得只能听到粉笔与黑板摩擦的沙沙声。
“数学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探索世界的钥匙。”这是于焱灵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在她的数学课上,抽象的公式总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函数时,她带着学生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讲解几何时,她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建筑的造型;探讨概率时,她组织学生统计校园里不同树种的分布。
“于老师的数学课就像一场精彩的探险。”学生小李(化名)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个曾经对数学望而生畏的男孩,如今已是班级的数学课代表。他的转变,源于于焱灵独创的“数学思维训练营”。
每周三下午放学后,于焱灵的办公室总会挤满前来参加训练营的学生。在这里,没有枯燥的题海战术,取而代之的是有趣的数学谜题、烧脑的逻辑游戏和生动的数学史故事。“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而不仅仅是把它当作应试的工具。”于焱灵说。
更令人钦佩的是,于焱灵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去年暑假,当其他老师在享受假期时,她却在电脑前埋头苦学,研究现代教学技术,认真学习希沃白板、智慧教育课堂等教学软件。
“教育在变革,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于焱灵边说边熟练地操作着智能白板,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个旋转的圆锥体,“但不变的是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技术只是手段,真正的教育永远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用心。”
德育:于细微处见真情
去年九月的一个午后,于焱灵注意到教室角落里总是独坐着一个女生。她叫晓雅(化名),是个文静得几乎被忽略的孩子。课间休息时,其他同学聚在一起说笑,她却总是默默坐在座位上,手指不停地在作业本空白处描绘着什么。
于焱灵没有立即上前询问,而是选择做一个用心的观察者。她发现晓雅的作业本边缘总是画满精美的插画,那些细腻的线条透露着这个女孩不为人知的天赋。
“我们要读懂孩子,先要走近孩子。”于焱灵这样说着,也开始这样行动。她在班级里发起“课本插画大赛”,特意邀请晓雅参与评选。当晓雅的作品《数学花园》获得全班最高票时,于焱灵注意到这个总是低着头的女孩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此后,于焱灵又安排晓雅负责班级黑板报的绘制工作。起初,晓雅还有些胆怯,但在于焱灵的鼓励下,她渐渐展现出惊人的创作才能。一个月后,初三289班的黑板报在全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晓雅也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小画家”。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翻阅的书,需要我们耐心品读。”于焱灵说。她办公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特别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成长点滴。每周,她都会确保与每位学生至少进行一次简短而真诚的交流。
今年教师节,晓雅送给于焱灵一幅画: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身后是盛开的桃李。画作的角落写着一行小字:“谢谢您发现了我。”
守护梦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020年的一个寒冬清晨,于焱灵注意到班上的小轩(化名)在早读课时总是无精打采。这个平时活泼的男孩最近变得沉默寡言,校服也总是皱巴巴的。
经过细心了解,于焱灵得知小轩的父亲因工伤失去劳动能力,全家仅靠母亲在纺织厂打工维持生计。为了省钱,小轩常常不吃早餐,中午也只买最便宜的素菜。最让于焱灵心疼的是,这个才十四岁的男孩竟然萌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
“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于焱灵立即行动起来。她向学校申请了特困生补助资助小轩,维持他的学业。
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她总是说:“这是学校对进步学生的奖励。”而细心的她还会特意选择在月考后“发放奖金”,让小轩相信这确实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
但于焱灵深知,经济援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真正的帮助是要为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她注意到小轩在物理方面很有天赋:班级的桌椅坏了,他总能想办法修好;物理课上的机械原理,他理解得特别快。
于是,她鼓励小轩参加学校组织的物理学科竞赛,并且请他担任班级“物理小老师”利用午休时间给同学们讲解物理习题。
渐渐地,小轩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如今,已升入重点高中实验班的小轩在给于焱灵的信中写道:“于老师,是您让我明白,贫穷只是暂时的,而知识带来的改变是永恒的。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于焱灵班级每月奖励兑奖)
静待花开的教育人生
夕阳西下,昭陵中学渐渐安静下来。于焱灵独自坐在办公室里,仔细翻阅着学生的成长档案。墙上挂着的日历显示,距离中考还有82天。
她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学生们的毕业照和节日贺卡,这些是她18年教学生涯最珍贵的收藏。在一个略显陈旧的相框里,保存着她带的第一届学生的合影。照片上的青涩少年们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有的成了工程师,有的当了医生,还有的像她一样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于焱灵轻轻抚摸着照片,目光温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绽放的季节,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用耐心和爱心,守护他们成长。”
(于老师批改作业)
窗外,最后一抹晚霞映红了天空。于焱灵收拾好教案,关掉办公室的灯。明天,又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将继续用知识点亮希望,用爱心守护梦想,静待每一朵花如期绽放。
责编:昌小英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