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周刊丨一颗网球,连接孩子的现在与未来

曾玺凡   科教新报   2025-10-15 16:17:52

刊载于2025年10月15日《科教新报》16版体育周刊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玺凡

今年上半年,长沙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网球比赛(少年组)赛场传来捷报,来自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的学生组合杨晨浠/王一川一举摘得男子甲组双打桂冠。

这份荣誉并非偶然。“我们学校2011年建校,2012年便开始推广发展学生网球项目。”该校体育教师龙海竹回忆道。10年前,网球还是个相对冷门的项目,学校之所以选择推广网球,主要是基于现实考量:“当时学校面积小,运动场地不足,所以必须要选一个合适且能持续发展,对学生有益的项目。”

于是,这所年轻的学校做出了大胆决定——在当时整个长沙范围内没有小学开设网球课程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场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

从建校初期在操场中间建起的网球场,到如今接近饱和状态的学生参与规模,网球运动在这所学校已深耕十余年,成为“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

校长李静维介绍:“我们有专门的网球课,作为校本课程进入课表,一周一节;也会作为兴趣班和校队招募学生,这部分人数基本维持在100多。”

龙海竹表示:“我大学就是学的网球专业,我们学校9个体育老师当中有5个都是网球专业,师资这块有保障,能够维持这个项目长期保持高水平。”

从普及课程到竞技培养,网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在这所学校得到了充分挖掘。以今年市运会夺得男双金牌的两名男同学为例,龙海竹分享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他们最先开始是在学校的兴趣班,因为发现有一定的天赋,然后家长也比较支持,后面就进入校队训练,没有节假日和寒暑假,这样备战持续了两年时间。”

网球作为一项运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龙海竹说:“在比赛的过程中,教练是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的,相当于在比赛场上,学生需要独自冷静思考,沉着分析所有突发状况,在逆境中去面对、解决问题。”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届校园网球节中,该校以网球为载体,融合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特色,通过家校联动、院校协作,打造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校园盛会。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以网球为纽带,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最初的“第一个吃螃蟹”,到如今硕果累累,大同古汉城小学用一颗网球,画出了连接孩子们现在与未来的优美轨迹。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