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省调研行④丨嘉禾县:教联体打造“优质均衡”新生态

曾玺凡   科教新报   2025-10-15 16:15:26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玺凡 通讯员 李亚夫 杨娟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执着坚守,“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法”的育人箴言……10月10日,嘉禾县第七中学教联体举行的师德宣讲活动,引发现场教师的深刻共鸣。

这不仅是当地师德师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嘉禾县教联体改革的缩影。通过资源共建、队伍共建、教学共进的深度突破,当地打破了校际“单打独斗”的局面,一幅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资源共享: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建”

“教联体是集团化办学的升级。”嘉禾县教科院院长王雄表示,作为改革的关键一环,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了优质资源在校际高效流转,各校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元,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各校教师基础不同、素质层次不同。老教师备课多年沿用一套方法,新教师对课程还不熟悉,这是普遍现象。”王雄进一步解释:“在教学上,教师习惯使用现成的教辅材料,忽略了甄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我们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清单分了基础层和拔高层,实现差异化教学。”

在资源建设方面,嘉禾县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建”的转变。县教科院组织骨干教师,历时多年研发完成覆盖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全套教案、课件和学习任务清单,并于上学期发放至各校,供成员校根据学情灵活使用。

各教联体在资源应用上亮点纷呈。嘉禾七中教联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源30余项,细化任务清单将12项重点工作分解至各成员校。文家学校教联体组建9个毕业年级学科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联考,推动“66课堂”“金钥匙课堂”等资源高效运转。民办教育教联体以群英学校为牵头校,通过集体备课、作业分层设计等举措,促进教学经验与习题资源在校际间高效运转。珠泉完小教联体创新推行“五张纸”小课题研究,举办“说课堂教学”“说作业设计”“说课后服务”系列活动,多名教师在市级比赛中屡获佳绩。

队伍共建: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优质教育的核心是优质师资,教联体要让好老师从‘独苗’变成‘森林’。”嘉禾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瑾琨一语道破改革的关键。通过管理互帮、队伍共建等举措,各教联体推动一批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在城乡校际有序流动,持续扩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

在管理互帮方面,珠泉完小教联体核心校中层干部雷琰、城关中心学校副校长郭艳芳分别赴石羔中心学校担任副校长,实现优质管理经验的有效输送。各教联体通过挂职交流、校长论坛、“一校一案”诊断改造等方式,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制度与责任体系,推动成员校间管理经验深度互鉴。

队伍共建也呈现多元推进态势。文家学校教联体创新实施“青蓝工程”传帮带活动,每学期跨校结对师徒20余对,通过交流轮岗、跨校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该教联体还遴选语文教学骨干赴郴州市王仙小学观摩学习,邀请市十八完小、苏园中学教师来教联体开展学科指导,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师发展支撑体系。

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的重要成长平台。嘉禾五中教联体教师李志星主持的省级重点课题获评优秀等次,其名师工作室网站主页访问量突破16万次;教师彭娅菲运用AI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实现“数据驱动+直观可视化”的创新实践。同时,依托贝壳网建立的“李美芳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和“刘红花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通过线上研讨、线下研修、同课异构等活动,有效放大了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效应。

师德师风建设同步深化。嘉禾五中教联体暑期校本培训聚焦“教育家精神”,300余名教师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理想担当。各教联体通过“送培到校”“送课到校”等系列活动,以课堂为载体、以教研为纽带,实现了“学生受益、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多方共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教学共进:从“单一推进”到“多维融合”

嘉禾县各教联体以教学共进为核心,创新教研机制、丰富德育载体、搭建成长平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师生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共同成长。

教研机制持续创新。嘉禾七中教联体落实推门听课、集体备课常态化机制,核心校骨干教师深入成员校听课46节,组织跨校集体备课8次,开展评课议课10场。今年5月,选派骨干教师赴成员校开展示范课,形成“示范引领—互动研讨—成果转化”的教研闭环。

“教师有了紧迫感,教学自觉性更强了,不仅要跟校内比,还要跟教联体成员校比。”嘉禾七中党支部书记王伟深有感触地说,考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有效提升了教学实效。

德育实践浸润成长。嘉禾五中教联体构建“沉浸式+常态化”德育体系,组织师生徒步祭英烈活动,通过红色研学、英雄家书诵读等汲取精神养分。文家学校教联体组织开展“助力旅发大会唱响美丽郴州”大合唱比赛、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强化思政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石桥铺中学举办基本功大赛、田心中学开展教学比武、嘉禾七中举办教师“三笔”书写能力比赛,让乡镇学校教师走出校门,在比学赶超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本研修深化教改。群英学校开展《素养导向下“阅读+”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主题研修,形成整本书阅读“三部曲”等实践案例;博雅学校聚焦《“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学历案设计能力提升》主题,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

“作为牵头校,我们的紧迫感更强了,但这股压力最终转化成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王伟告诉记者,通过教联体建设,嘉禾县形成了“以一个团队带动后进学校”的良好局面。

改革成效初显,今年中考数据显示,全县800分以上学生分布学校从2024年的10所增至14所,嘉禾七中、文家学校等校进步显著,坦坪中学、龙潭中学等农村学校实现零的突破。

“改革让教师走出井底之蛙的局限,校际深度融合让区域教育正在迈向优质均衡。”嘉禾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平的话,正是这场改革的生动诠释。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