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产业兴生态美,瑶乡走上民族团结振兴路

邓桂明   华声在线·网站   2025-10-15 10:07:29

名片

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有少数民族633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6%。乡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带领瑶乡同胞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治理好的民族团结振兴之路,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5年9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塔山瑶族乡“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邓桂明

常宁市塔山瑶族乡,过去因山高路远,发展存在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如今走进瑶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图景,映入眼帘。巨变背后,是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各族同胞,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坚实足迹。

电力通信先行。洋塔线地埋电缆改造完成后,全乡电能输送实现“双循环”,村、组、户通电率100%。6座通信基站相继建成,解决了困扰瑶乡30余年的通信信号覆盖难题。

道路提质扩容。乡党委推进洋塔、弥塔、茶群等骨干道路加宽与安全防护改造,改造市、乡、村、组道路110.7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100%,“行路难”变成“幸福途”。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该乡成为衡阳市首个落地“裕农共享贷”业务的乡镇,为乡内13家企业、1560户农户提供2.68亿元授信支持,为9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授信贷款2300万元,实际用信1.06亿元,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

立足瑶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乡党委精准施策,探索“党支部+能人”双重带动和“村企共建”模式,打造“一游两叶三特”产业带,年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创建天堂山国家3A级景区,西江漂流复漂,塔山大峡谷提质改造,“春观花、夏漂流、秋溯溪、冬赏雪”瑶乡旅游品牌日益响亮。全乡39家民宿及餐饮点年接待游客超22万人次,年均创造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

“两叶”(茶叶、蓼叶)经济枝繁叶茂。引进培育11家省市级龙头茶企,建设有机茶园6.3万亩,茶叶年综合产值超过1.7亿元;推广茶农、村集体、茶企三方鲜叶订单收购模式,为7个产茶村增加集体收入350余万元,带动3000余名各族同胞年均增收800余万元。同时,村企共建蓼叶抚育基地2000余亩,建成标准化蓼叶加工厂2个,蓼叶年综合产值突破1000万元。此外,建成农特产品展销中心,风药、腊肉、糍粑等瑶乡特产年产值800余万元。

塔山瑶族乡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0%的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56%的村跻身常宁市村集体经济40强。2024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28903元,超过全国及湖南省平均水平,获评“十四五”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

乡党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重大议事议程,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方案计划、有部署落实、有经费保障。大力实施“人才兴乡”战略,党员结合“五个到户”,全覆盖联系31个村组,带头深入屋场,“懂乡音、传党音”成为民族工作一大“法宝”。同时,把培育典型、示范引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塔山中心学校、西江村、塔山瑶族乡成功创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原乡党委书记彭小冬、原乡长盘凤成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原乡党委书记吕晓毛获评“全国最美公务员”。这些荣誉,是塔山瑶族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生动注脚。

“村村有产业、家家有就业、户户有增收”,各族群众人心齐,塔山瑶族乡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责编:欧小雷

一审:李昆励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