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4 17:27:28
10月13日,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划拨入藏仪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松长接受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专访。
记者:为何楚帛书研究能形成独立学术研究领域?
陈松长:楚帛书虽然尺寸不大,但是内容非常丰富。首先,它是我们中国图书史上第一件真正的图书。所谓图书其实是既有图也有字的。中间的两段文字,一段是8行的,一段13行的,它是互相颠倒着抄写的,哪一段读前面,哪一段读后面?关于这个问题就很多学者讨论。
这个图四周的12个图像的解读也耗费了很多学者的心力。李学勤先生指出,这12个图像就是十二神的图像,从月令的角度来解释,这个说法是现在学界比较公认的。当然楚帛书的很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个别文字的释读问题。
总的来说,楚帛书整个就是一门学问,可以说每一个方面都需要耗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楚帛书学的研究还远没有结束。现在楚帛书第二、三卷的回归,无疑给楚帛书学的研究又增加了新的材料,会引起学界高度的关注。因为学界普遍对第一卷相对来说比较了解一点,第二卷第三卷是什么东西?大家没看到过材料,只有李零先生通过整理研究它分为两卷。虽然二、三卷只是残篇,但是它的研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记者:为何李零先生将楚帛书称为战国版“生活指南”?
陈松长: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还有那种黄历,黄历就是出行的时候,要看一看吉不吉利。楚帛书12个神奇的图像是跟月忌有关系的,就是每一个月的吉和忌。所以说它是一个生活指南也不过分。
记者:楚帛书展现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吗?
陈松长:地域特征很明显。首先它是在楚地出土的,第二,是12个图像都带有楚文化的风格。楚文化最主要的是巫风很盛。第三,它的文字是楚文字,是写在帛上的楚文字。那么,说楚帛书是我们楚文化的代表性物件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它回归祖国之后,最后的归属地当然是回到它的出生地长沙,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记者:能否谈谈楚帛书的书法价值?
陈松长:书法价值很高,但传统的书法史研究对简帛的书法价值还没有去深度发掘。楚帛书首先是抄写在一块绢帛上面,20多行,文字有900多个,在文字数量上非常可观。从字体的形体上面来看,是抄在帛上、且文字保存相对都比较完整,可以说是研究楚文字的重要宝库。
记者 廖慧文
编导 周浩宇
摄像 郭立亮
剪辑 刘湘奇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