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丨湖湘文化助力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之思考

  科教新报   2025-10-14 11:21:49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尹华站 杨虹

、引言

国际心理学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西方文化语境与价值观之上,其概念、理论与方法在解释与指导中国人心理与行为时存在显著局限性。为了尽快完善心理学科,对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显得尤为紧迫。因此,扎根中文化沃土,从中汲取智慧,已成为建设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必由之路。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一部分,其鲜明的精神特质与丰富的实践积淀,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充分的区域文化样本。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王夫之的经世致用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湖湘文化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精神谱系和价值体系。其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价值引领,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指明实践路径,敢为人先的精神则赋予创新勇气可以说,湖湘文化助力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推动中国心理学在中国的心理学向中国的心理学转变,终将实现为世界心理学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宏伟目标。

二、湖湘文化的三重精神特质及其对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助力

(一)湖湘文化的三重精神特质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地域分支,孕育于洞庭湖以南、湘江流域的独特地理与历史环境中,形成以心忧天下经世致用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精神特质。这些特质既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共同构成湖湘文化的精神坐标。心忧天下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原点,确立行动的崇高目标——为天下人谋福祉。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必须服务于社会现实,反对空谈心性、脱离实际的虚浮学风。是湖湘文化的方法论,将心忧天下”的宏大抱负,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案与行动。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行动特质,确保在经世致用的实践中,能够打破桎梏,开辟新局,实现心忧天下的终极理想。总之,心忧天下是价值导向,提供目标和意义所向经世致用是实践路径,提供方法论和工具;敢为人先是精神气质,提供突破困境、实现创新的勇气。

(二)三重特质助力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具体指向

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关乎三个问题:第一,构建何种自主知识体系?第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目的何在?第三,持何态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湖湘文化首先为第一个问题指明方向。首先,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昭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应有的价值立场:从“价值中立”到“为国为民”西方主流心理学长期标榜“价值中立”,但任何知识体系的构建都难以完全脱离其文化背景和价值预设。中国心理学的根本立场必须是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其次,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昭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应有中国问题意识:从“跟随西方”到“立足本土”。应从中国大地上的现实问题中生长出来。例如:中庸思维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决策、冲突解决和心理健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人格理想,其现代心理学意义何在?最后,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昭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应有中国理论建构。从“概念移植”到“文化深耕”。例如儒家“仁者爱人”人格教育思想;道家“顺其自然”“阴阳平衡”的调节智慧;佛家“明心见性”的觉悟追求,都是构建本土理论的宝贵资源。杨国枢等提出的“社会取向”“关系取向”“家人主义”等就是创造本土心理学概念的典型案例。还有,构建能够解释中国人心理行为的宏大理论或中型理论,最终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理论学派。

湖湘文化也为第二个问题给出终极导向。“经世致用指明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目的在于“用”。构建体系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民忧、促和谐、助发展”,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提高国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工具。湖湘学派自胡宏、张栻以来便反对空疏之学,强调学贵力行。王夫之的知行相资以为用更是将认知与行动的统一视为最高准则。这种强调实践、效用和转化的思维模式,与心理学作为一门致用之学的本质高度契合。它启示,构建心理学知识不应只是局限在关乎实验室的微观机制,或纯粹的个人心理问题的知识,而应该是主动回应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需求的知识。当前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双减”政策、人口老龄化、社会心态培育等领域都面临诸多心理学难题。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精神要求人们深入实践一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

湖湘文化对第三个问题也给予有力回应。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提供知识体系构建破障器。从魏源睁眼看世界到曾国藩开创洋务运动,再到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新道路,湖湘文化中始终流淌着不囿成规、大胆探索的血液。这种文化基因激励心理学工作者勇于挑战西方学术霸权,在方法论、研究范式和技术应用上大胆创新。湖湘文化的创新精神人们探索将传统谈心体悟等本土方法与现代实证研究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挖掘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终形成既能与国际心理学对话,又具有中国特色知识体系。

湖湘文化助力自主心理学知识体系构建的现代探索

围绕着上述三个问题,湖湘文化勾勒出助力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具体指向。以这些指向为遵循,湖湘文化学者对心理学知识的自主化过程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挖湖湘文化心理学概念、测评工具及文化常模

要系统梳理湖湘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资源,开展概念提取与理论重构工作。一是对湖湘文化中的心理学概念进行现代诠释如借助《湖湘文库续编》已出版的61册近代日记、书院学规与劝学文,将涵泳首次编码为可操作的深度沉浸状态,把事上磨练拆成压力反省成长三阶段模型。《拙赋》中所宣示“拙”的理念被曾国藩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认为拙诚体现了一种质朴务实、坚韧不拔的人格特质;二是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测量工具,如建成15万字的乡土心理语料库,为关系性自我”“家国一体幸福感等量表提供本土词条,编制湖湘心理韧性量表”“家国情怀问卷等本土化测评工具;三是建立湖湘文化蕴含之心理变量的常模与评估标准,为本土心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通过这些工作,实现湖湘文化资源的心理学转化与现代化应用。

(二)推动湖湘文化助力心理学自主知识研究的技术范式的革新

要打破西方心理学研究桎梏,建立多元方法融合研究范式。一方面,嫁接神经科学、计算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研究湖湘文化心理的多重机制,如运用fMRIEEG等技术探索湖湘文化影响下人们心理活动独特神经基础;如采用计算建模模拟湖湘文化中的心理调适过程;如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操纵湖湘文化情境,研究文化因素对心理过程的即时影响。另一方面,提炼湖湘文化思想资源融入现代西方临床咨询干预技术,如湘雅二医院把屈原《离香草美人意象与正念呼吸结合,开发出周标准化的屈原诗歌疗法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抑郁得分下降32%,就诊意愿提升18%同时,该团队也阳明事上致良知的省察环节嵌入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形成阳明心学正念方案。患者不再觉得心理咨询就是讲道理,而是在诗里遇见自己,复诊率自然提高。通过这些技术和范式创新,建立既符合科学规范,又具有文化敏感性的研究方法体系。

(三)加强湖湘文化助力心理学自主知识的实践应用与服务创新

一是要推动湖湘文化心理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湖湘心理学专题社会实践课,让学生重走青年毛泽东身无分文游学五县旧路,在900里徒步中完成韧性自评与叙事干预;中小学同步开设行走的湖湘名人心理成长课,三年来已覆盖327批次、70万名师生。学生受访时承认以前背《离骚》是为了考试,现在是为了给自己打气。当文化成为走路时的呼吸、问诊时的药引、课堂里的对话,它就不再是特色装饰,而是心理干预的活性成分二是要将湖湘文化思想浸入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如健康教育领域,开发融入湖湘文化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湖湘名人心理成长课”“传统文化与情绪管理等特色课程;在心理治疗领域,创新文化疗愈模式,将湖湘文化中的书法、吟诵、茶道等与文化心理治疗相结合;在社会治理中,总结提炼湖湘文化中的心理智慧,如议事堂式的矛盾调解机制,村社共同体的社会支持模式等,为现代社区治理提供心理学方案。​​

、结语

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心理学的努力。湖湘文化以其深沉的家国情怀、务实的实践品格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为们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与独特的建构路径。通过系统性地挖掘、转化、融合与创新,不仅能够助力形成植根中国、独具特色的湖湘心理学学派,更能够帮助中国心理学为化解人类共同的心理困境、提升全球福祉贡献不可替代的东方智慧。正如湖湘先贤所言: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种文化自信与学术气魄,正是们今天建构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所需要的精神底色。让们以湖湘文化为依托,在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中国心理学的繁荣发展,为人类心理学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