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 2025-10-14 09:50:49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为助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充分挖掘、全面展现湖湘文化特质,湖南省政协从“存史 资政 团结 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开展“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短视频活动。邀请委员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湖湘文旅潮点地的古今变迁,讲好湖南改革创新故事、政协履职故事,全面展现湖湘精神内核,答好“两个融合”命题,助力湖南“文旅+”大融合。
巍巍五峰耸立,茫茫林海生涛。 近年来,临湘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以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为契机,助力助推五尖山森林资源保护,在湘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山水乐章。作为政协委员,在多次实地调研中,我深深感受到这片神奇土地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它既是上天赐予临湘的生态瑰宝,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
五峰竞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五尖山因五峰并峙而得名,登临绝顶,可俯瞰三湘大地。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日山花烂漫,杜鹃、山茶竞相绽放;夏日绿荫如盖,清凉宜人;秋日层林尽染,红叶似火;冬日银装素裹,雾凇晶莹。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2%,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栖息着穿山甲、白鹇等珍稀动物,生长着银杏、红豆杉等古老树种,堪称“湘北动植物基因库”。漫步林间,耳畔鸟语啁啾,鼻息间尽是草木清香,让人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文脉悠长:湖湘文化的山水印记
五尖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承载的厚重人文历史。山中的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千余年来香火不绝。古刹飞檐翘角隐现于苍松翠柏之间,晨钟暮鼓回荡在幽谷深林,禅寺钟声与山涧泉响交织成韵。这种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正是湖湘文化“格物致知”精神的生动体现。淡泊文化博物馆依势而建,古驿道在密林中若隐若现,屈原笔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在五尖山得到了最真切的呈现。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五尖山还铭刻着红色的革命记忆。20世纪三十年代,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曾在此建立游击根据地。山中至今保留着红军战壕、练兵场等遗址。这些革命遗迹,正是湖湘儿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精神的最好见证。
薪火相传:文化活力的当代绽放
今天的五尖山,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临湘花鼓戏、岳阳巴陵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活态传承。山中新建的研学基地里,孩子们学习古籍修复、传统礼仪,湖湘文脉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夜幕降临,山脚下的文化广场上,当地居民跳起欢快的广场舞,传统民歌与现代乐曲此起彼伏。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五尖山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一位老艺人所说:“山还是那座山,但故事永远讲不完。”
五尖山森林公园就像一部打开的湖湘文化百科全书,每一处景观都是自然的杰作,每一段历史都是文化的积淀。我深信,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下,五尖山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展示湖湘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