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4 07:09:42
原标题:创新作答“林改四问” 多措并举产业兴林 邵阳林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向更生 王歧民 张文杰
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晨雾如纱笼罩着邵阳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佘家村,望着集体林地,村民刘珊满脸欢笑。
9月25日,绥宁县集体林地收益权证首发仪式在佘家村举行。现场村民们捧着崭新的收益权证和分红款欣喜说道:“以前只知道林子是集体的,现在不光有分红,还拿了证,以后的收益心里有底了!”
这标志着当地以“三权分置”破解集体林地改革难题的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林地归集体、收益难到账”的困境成为历史。
新一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以来,邵阳市委市政府锚定“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目标,以“林长抓林改”为总抓手,创新作答“林改四问”。从制度改革、政策供给、价值转化、规模经营等方面聚力攻坚、落地见效,形成了多项全省首创的深化集体林改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邵阳经验”,打造了湖南样本。
(9月25日,绥宁县集体林地收益权证首发仪式现场,村民们捧着崭新的收益权证。邵阳市林业局供图)
破题:高位推动,顶层设计
近年来,邵阳持续高位推动,将林改工作列入各级党政议事日程。
“我们坚持林长领动,突出市、县、乡、村四级林长抓林改。”邵阳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市委书记、市林长2次召开林长会议,部署林改工作,明确了“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目标。同时,我们压实“双挂双包”责任体系:市级林长挂联县市区、县级林长挂联乡镇、乡镇林长挂联村组,县专班责任单位包改革项目和工作实效、村干部包试点基地建设,有力有序将工作推开。
邵阳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23 个市直部门单位及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林改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出台林改工作计划、召开推进会议,将林改12大类、38项具体任务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建立专班联席会议制度,累计解决难题27个。
如何破解“林改”难题,除高位推动外,邵阳还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制度改革,为林改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如《森林可持续经营五年行动方案》《国有林带动集体林联合经营指导意见》《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制度、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推进林改。
创新:一县一策,先行先试
紧扣“林改四问”,邵阳创新作答。
“山要怎么分”,用政策“移山”。稳定集体山。明确不再分山,只将其收益权量化到户。
武冈市采取均股均利将村组集体29万亩公益林,以1980年确权分山人数明确收益权,2025年以来林权登记10宗。
绥宁此次试点涉及5.36万亩集体林地,通过科学核算林地生态价值与经营潜力,建立起清晰的收益量化机制,首次将改革红利精准分配至全村291户、1208名村民,人均分红达701.7元。
邵阳还创新推出“需求导向型发证”和“联户发证”。群众有需求、现实也许可的,发小证、发户证(到农户);若条件未成熟、仍在集体经营的,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原则发大证(到小组)、发联证(到联户)。
“树要怎么砍”,用制度“立规”。抓好《森林可持续经营五年行动方案》,优化公益林中集体林比例;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取消禁止或限制合法的林木采伐行为。
“钱从哪里来”,用平台“破难”。鼓励平台公司牵头组建林权收储平台,建立规范的“统进统出”运管模式。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此外,邵阳还构建以“两个省级试点”、“两个市级探索”的主体改革框架,创新推出“一县一策”,鼓励先行先试,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打造改革样板。
目前,城步的林权证抵押贷款、武冈的公益林均股均利、邵东的社会主体带动规模经营、新邵的林地信托发展产业、洞口的国有林场加资源培育、绥宁的自留山确权助力林下经济等地域模式基本成型。
成果:产业兴林,产值全省第一
“近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兴林,通过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林业总产值538.9亿元,全省第一。”邵阳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
成功争取国家油茶奖补示范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林改工作融入“邵商回归”工程,引入民营资本5亿元投资林业,带动340家规模经营主体集群发展。
推动油茶、竹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花卉苗木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林业总产值538.9亿元,全省第一。
此外,还积极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县域特色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共建,支持“邵阳油茶”“新宁脐橙”“隆回金银花”“洞口雪峰蜜橘”等县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74家、省竹产业十强企业2家。
责编:昌小英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