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军 2025-10-11 20:26:07
文/汤建军
近日,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曾贤杰所著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推出。全书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鲜明的时代关怀,系统构建了一套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这既是一部立足学科交叉前沿的学术力作,也是一部为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科学方法和实践路径的重要读物。
一、如何评估与应对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风险
网络空间早已不是虚拟的“赛博世界”,而是与现实社会深度融合,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这句话点出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相比传统风险,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制、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识别风险、准确评估风险等级、有效实施防控,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本书的出版,正是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有力回应。
二、从理论奠基到模型构建的科学探索
通读全书,其突出贡献在于构建了一个从理论到方法、从评估到防控的完整科学体系。全书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充分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研究功底。
首先,理论根基牢固。该书第一章系统梳理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险评估与防控的基本理论、概念、特征和类型,通过厘清理论源流、明确概念边界,为后续实证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其次,评估体系富有创新。该书没有停留在宏观论述,而是深入量化研究的“深水区”,通过把握现状、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和指标筛选,最终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风险评估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章利用现代数据技术,开展数据特征提取和分类器选择,成功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模型。这种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路径,为传统上偏重主观判断的意识形态研究注入了客观数据和量化标准,实现了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重大转变。最后,防控对策系统全面。该书从理念、战略、方法三个层面构建了立体化的风险防控体系,既提出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给出具体应对策略,确保防控措施兼具前瞻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三、架起学术理论与治理实践的桥梁
本书在学术研究与治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重要桥梁,展现出三重重要价值。首先,通过建立量化模型和指标体系,推动意识形态风险防控从定性分析转向可测量、可预警的量化分析,大大提升了防控的精准性。其次,面对网络谣言、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情绪、群体极化等多种风险,本书提供的分类分级应对策略,有助于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最后,本书引入的跨学科研究范式,既促进了意识形态理论与前沿技术的融合,也推动了技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重大现实问题。
该书以鲜明的问题意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强烈的实践导向,为理解和应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工具。它不仅是对现有学术研究的有益补充,更是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筑牢国家政治安全屏障的实用指南。该书的出版,必将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升意识形态治理效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思想动力,对进一步探索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险评估与防控的新思路与对策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简介】
汤建军,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