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例自体肺移植患者五年后健康归来,医患携手共创生命奇迹

  大众卫生报   2025-10-11 15:10:44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1日讯(记者 严德赢 通讯员 刘孝谊 彭璐)“现在情况很好,复查也没有复发转移,术后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做事。”923日下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患者胡先生与当年为他实施手术的医疗团队重逢。63岁的胡先生面对记者采访时,一呼一吸、均匀有力,语气中充满感激。

2020919日,湖南省肿瘤医院为胡先生成功实施了全省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五年后,他再次回到医院复查,结果显示无复发转移,身体状况良好。自体肺移植,这场曾经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的高难度手术,经受了时间考验,成为湖南省肿瘤医院治疗晚期肺癌的成功范例之一

根治晚期肺癌,力保患者肺功能

时间回到2020年。岳阳市华容县的胡先生平日身体健硕,某日,他突然感到呼吸不畅,症状在几日内逐渐加重,甚至出现了咯血的症状。

“在县里的医院检查后,基本就确定是肺癌了。”胡先生女儿回忆道,当时父亲的癌症已到局晚期,为求得一线希望,她在网上查找了很多资料,终于“看准了”湖南省肿瘤医院。

经过更为细致的检查胡先生的病情反馈到了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主任医师李旭手上右上肺中央型肺癌,肿瘤大小达8厘米,且已侵犯右肺动脉干及支气管。

病情相当严重怎么治?

很棘手,虽然肿瘤未扩散,但在右肺肺门,生长位置‘敏感’,按照传统方法,是没有手术希望或者需要把整个右全肺切除,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将丧失大半未来生活质量堪忧李旭介绍,根治肿瘤的同时又尽可能保留肺组织,选择何种手术方案都很困难

对此,医院多学科进行联合会诊、反复研判,最终出炉了转化治疗+手术治疗案。该方案,首先在完成两周期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胡先生的肿瘤得到明显缩小,进而获得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手术方案利用自体肺移植的方法,先把右边整个肺叶切除离体,在体外切除右上中肺的肿瘤后,再将健全的右下肺植回患者体内

攻关“全省首次”

“简单来讲,‘自体肺移植’是一种融合传统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及当下器官保护理念相结合的术式。”李旭解释道,该手术既能够精准切除肿瘤,又尽可能保护正常肺组织,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

面对全省首次高风险手术,胡先生选择信任医疗团队手术本身面临挑战手术并发症、血管的通畅性免疫的毒性反应等等都是巨大的潜在隐患

全力以赴,我们一定可以成功。医疗团队反复评估讨论、多次手术模拟,对每一步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做好预案在中国肺移植第一人、国之名医陈静瑜教授的亲自指导,胸部肿瘤中心主任王文祥李旭正式开展手术。

打开胸腔、取出右肺后,手术团队紧急低温处理、灌注器官保护液,并快速切除肿瘤。健康的右下肺在团队的“巧手”下精雕细琢,重新放回患者胸腔吻合血管、气管,植入到原右上肺的位置。

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中,团队通过“后台手术”模式减少肺缺血时间,最大程度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还克服了右下肺静脉吻合张力大的难题。

术后一周,胡先生复查结果显示正常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两周后,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肺功能状态良好,可出院回家。至此,湖南省首例自体肺移植手术宣告成功

“我们在肺癌治疗方面,一直提倡精准化、个体化治疗。”王文祥表示,自体肺移植手术不仅解决了临床难题,更解决了自体肺移植手术以及肺重建手术的相关技术难题,提出了中央型肺癌新的解决思路,完美契合了肿瘤器官保护的理念,促进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自体肺移植并非所有患者适用

相比于异体肺移植,自体肺移植不需要排队等待器官配型,同时可以规避器官排异性等缺陷。那么,该方案是否适合所有需要肺移植的患者呢

“自体肺移植一般应用在肿瘤或其它肺疾病,前提是患者部分肺叶仍有功能李旭表示与传统异体肺移植不同,自体肺移植确实具有独特优势但存在实施的前提条件,并非适合所有人

他举例说,比如患者的肺是由于近端的支气管或血管丧失功能但远端肺组织仍有正常功能,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复杂肺癌手术方面,省肿瘤医院近年来亦有新的技术突破。

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毛先海介绍,针对多发肺结节患者,医院已开展消融联合微创的复合手术、超微创“无管”手术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则有转化治疗后进行保肺的肺袖式、肺双袖式手术每种手术都针对不同患者,患者得到创伤更小、功能保护更好、生活质量改善更高的治疗策略。

责编:严德赢

一审:严德赢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