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文萃报⑨丨人间正道是沧桑——粤岭琼崖铸铁关,利剑赤旗写丹心

    2025-10-10 16:23:16

原载于《文萃报》2025年8月15日8-9版

华南抗日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期间,在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岛等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组织,主要包括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

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分别所在的华北、华中、东北战场,并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4大敌后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抗日战争历史上永远的丰碑。

华南抗日游击队各支队伍规模不尽相同,其中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规模最大,本版精选3个与其相关的故事,以表崇敬之心。

传奇英雄刘黑仔:手刃大特务东条正芝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充分发挥短枪队灵活机动的特点,深入敌人巢穴,神出鬼没,来去无踪,打击日寇、汉奸和土匪,打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其中最知名的英雄,便是让日寇汉奸闻风丧胆的刘黑仔。

刘黑仔真名刘锦进,百发百中的神枪手,1939年入党,1941年底担任港九大队短枪队副队长,协助队长黄冠芳率队挺进九龙、西贡、沙田一带活动,并在黄冠芳调任特派员后接任短枪队队长。

1944年春夏之间,日军出动1000多人,对沙田、西贡进行“扫荡”。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刘黑仔3次化装成菜贩,挑着菜担进入九龙市区叫卖,当他经过日军岗哨时,弹无虚发,一共击杀4名鬼子,有效牵制了日军“扫荡”部队。

还有一次,刘黑仔获悉有日寇军车在蚝涌矿场附近打探情报,他随即带领队员在铁矿场通往九龙市区的公路旁设伏,秘密捕获了几名日伪军。

当得知其中一名日本人,可能就是日本高级特务、汪精卫高级顾问东条正芝后,刘黑仔连夜再三盘问。东条正芝只得如实招供,核实其身份后,刘黑仔手刃了这个恶贯满盈的大特务。

港九大队不仅是陆上猛虎,也是海上蛟龙。1942年6月,港九大队将护航大队改编为海上中队,队员们勤奋练习跳船、海上射击/爆破、摇橹、观察气候等技能,许多人从“旱老虎”变成了“深水龙”。

海上中队破坏敌人的海上运输线、击沉敌船,保护抗日游击队的交通运输和客商往来,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海上抗日游击战,创造出一套小船打大船、木船歼灭机动船的宝贵经验。

日军哀叹:“进军华南最丢脸一仗”

1940年9月,中共东江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将东江地区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1941年6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部率第3中队驻东莞大王村,第2中队驻大环村,第1中队驻大沙长圳村,民运部驻根据地中心百花洞。

日军错误研判游击队指挥机关和主力在百花洞,决定突袭百花洞。

6月10日深夜,驻莞城、太平、桥头的日军400余人及伪军200余人,在日军大队长长濑指挥下,分两路向百花洞扑来,于11日拂晓抵达村口。

长濑骑着一匹高头战马,耀武扬威地挥舞指挥刀,骄横不可一世。

早已埋伏在村口高地的第3大队1中队战士,个个满腔怒火。机枪班长吕苏是一位身材魁梧的神枪手,他待日伪军大队人马抵近,屏住呼吸,瞄准骑在马上的长濑,“哒哒哒”,一个长点射,愤怒的子弹倾射过去,长濑人仰马翻,滚到路旁。

说时迟那时快,游击队和民兵同时以密集弹雨射向日伪军。日伪军遭到突然袭击,顿时大乱,一部分仓皇占领村前小高地,一部分卧倒在田沟里顽抗,还有一部分逃向荔枝园。

游击队第1中队在机枪火力掩护下,迅速发起冲锋,将日伪军全部压进村内,扎紧“袋口”。

日伪军被围后,疯狂向游击队阵地开枪开炮,并发动数次冲锋,企图夺路逃命,但我抗日军民坚守阵地,打退日伪军一次又一次反扑。

战斗进行到下午3时,日伪军两次施放烟幕弹企图突围,均未得逞。随后,日伪军悄悄放出军鸽,向石龙日军据点求援。

岂料军鸽飞经大沙长圳村上空时,欲中途停下休息,被该村抗日自卫队神枪手一枪击落,还从军鸽身上搜获敌求援报告和地图。

入夜,日伪军缩在几个小山岗上固守待援,整夜处于恐慌之中。战斗继续处于胶着状态。

12日下午,日伪军从广州、石龙,出动步兵、骑兵1000余人前来救援。困兽犹斗的被围日伪军终于在援军炮火和烟幕弹掩护下,夺路逃脱。

其中3名日军被冲散逃到大径村,被大径抗日自卫队截击。狡猾的日军隐蔽在一块抽穗的稻田里,用步枪通条顶着钢盔插在稻苗中,吸引自卫队火力,人却躲在10余米外,待自卫队员接近,突然开火,击伤1人。

自卫队员发现敌人伎俩后,集中火力狠狠射向日军,将3名日军全部击毙。

百花洞战斗持续两天一夜,共毙伤敌大队长长濑以下50余人,毙战马数匹,缴长短枪10余支、弹药一批。

华南日军头目哀叹:“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琼崖抗战中流砥柱:红旗廿三年不倒

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军“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在30余艘舰艇和5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从海口西北角琼山县天尾港约2公里长的海岸强行登陆。

日军仅半日便攻占海口、府城,随后意图渡过南渡江,将战火燃向琼崖腹地,迅速扩大侵略版图。潭口渡口成为日军东进必经之地。

为阻击日军东进、掩护群众转移,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当即急遣第一中队80余人赶赴潭口设伏。中队长黄大猷、副队长符荣鼎率部利用渡口东岸地形构筑工事,阻击渡江日军。

从正午到黄昏,日军以飞机轮番轰炸扫射,配合地面部队多次强攻。独立队官兵在无防空武器的不利条件下,顶着轰炸死守阵地数小时。

激战中,第1中队第2小队4班班长李文启左腿被炸断,最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这是独立队抗击侵琼日军第一位牺牲的烈士,也是这场战斗中唯一牺牲的我方战士。

这场浴血奋战打破了日军的速胜计划,迟滞其东进步伐,同时也点燃了琼崖人民的抗日热情。从1939年3月起,琼崖抗日独立队先后扩编为独立总队、独立纵队,兵力从300余人增至千人,成为琼崖抗战的中流砥柱。

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这支党领导的队伍在长期与中央失联、外无援兵内无弹药、缺乏食物补给的绝境中,坚持孤岛作战23年。

1949年,周恩来评价琼崖革命:“海南的斗争坚持了20多年,红旗不倒,这是很大的成绩。”

(本版稿件综合《解放军报》《黑龙江日报》《南方日报》)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明

三审:范彬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