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延国 《书屋》 2025-10-10 16:24:44
文/郑延国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于1988年7月推出的《中国翻译家词典》,是我的一本案头书,每每翻阅,总是感到新意盎然、书香沁人。该词典由著名书法家舒同题签,著名翻译家叶君健作序。列入词典的翻译家中,湘人占四十七位,其中影响颇大的有十六人,他们是:李青崖(1884—1969),汨罗人;李达(1890—1966),永州人;萧三(1896—1982),湘乡人;成仿吾(1897—1984),新化人;田汉(1898—1968),长沙人;向达(1900—1966),溆浦人;张友松(1903—1995),醴陵人;钱歌川(1903—1990),湘潭人;刘大杰(1904—1977),岳阳人;黎烈文(1904—1972),湘潭人;周扬(1908—1989),益阳人;周立波(1908—1979),益阳人;朱子奇(1920—2008),汝城人;毛岸英(1922—1950),长沙人;杨德豫(1928—2013),长沙人;柳鸣九(1934—2022),长沙人。
十六位俊彦的翻译实践呈两种走向,第一种走向是社会科学著作翻译,如李达、向达、毛岸英等;第二种走向是文学著作翻译,如李青崖、田汉、张友松、钱歌川、黎烈文、周扬、周立波、朱子奇、杨德豫、柳鸣九等;其中萧三、成仿吾兼译社会科学与文学著作。
李达,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曾担任湖南自修大学的校长。他翻译的著作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卢森堡等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卢波尔的《理论与实践的社会科学根本问题》等。向达,历史学家、中国敦煌艺术的拓荒者,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他翻译过英国人帕刻的《鞑靼千年史》、美国人班兹的《社会科学史纲》、印度名人甘地的《甘地自传》等。毛岸英,毛泽东主席和杨开慧烈士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他以独译与合译的方式翻译过不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此外,他还担任过口译工作。萧三,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系毛泽东同窗、新民学会会员,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翻译过列宁的《论文化与艺术》、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以及《光荣》《前线》等四部剧本。成仿吾,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翻译过《共产党宣言》,校译过《哥达纲领批判》,还与郭沫若编译过《德国诗选》。第一种走向即社会科学著作翻译的情形大抵如此。
第二种走向即文学著作翻译的情形相对来说比较丰繁。李青崖,曾留学比利时大学,回国后,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与杨昌济、徐特立同事,学生中有毛泽东、李富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他主要聚焦在法国文学作品翻译上,先后翻译了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左拉的《饕餮的巴黎》,福楼拜的《波华荔夫人传》,莫泊桑的《俊友》《人生》《温泉》和《莫泊桑短篇小说全集》等。田汉,戏剧家,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他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日本菊池宽的《日本现代剧选》等。张友松,1928年任上海北新书局编辑,结识了鲁迅,《鲁迅日记》中有一百一十四处提及他,1954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专事文学翻译后,他翻译了美国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镀金时代》《王子与贫儿》《竞选州长》《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英国史蒂文森的《金银岛》以及《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等。钱歌川,在中华书局工作多年,后任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翻译了英国辛克莱的《地狱》、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此外,他还对翻译进行过专门研究,著有《翻译的技巧》等。黎烈文,法国巴黎大学文学硕士,1932年回国,任上海《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1946年去台湾,任《新生报》副社长,后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他翻译了法国法朗士的《企鹅岛》、莫泊桑的《羊脂球》、巴尔扎克的《乡村医生》、梅里美的《伊尔的美神》、司汤达的《红与黑》,以及苏联梭尔齐瓦的《最高勋章》、匈牙利霍尔发斯的《第三帝国的士兵》等。周扬,1928年留学日本,1930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奉调赴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他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高尔基的《奥罗夫夫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等。周立波,193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9年奉调赴延安任职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曾任《人民文学》杂志执行编委等职。他翻译了美国马克·吐温的《驰名的跳蛙》、哥尔德的《一个琴师的故事》、捷克基希的《秘密的中国》、俄国普希金的《杜布罗夫斯基》、苏联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以及巴西巴多的《贵客》、爱尔兰乔伊斯的《寄宿舍》等。朱子奇,诗人、散文家,1937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部担任处长等职,他主要翻译歌曲,包括《苏联国歌》《苏联红军军歌》《喀秋莎》《莫斯科—北京》《世界民主青年进行曲》等。杨德豫,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军队报社编辑。1978年始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凡五年,其间他不仅编发了十几部外国古典诗歌名著的翻译书稿,而且自己也动手进行翻译,主要是诗歌。他先后翻译了莎士比亚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拜伦抒情诗七十首》《朗费罗诗选》等,其中《拜伦抒情诗七十首》连续再版四次。柳鸣九,1953年毕业于长沙市一中,旋即考取北京大学西语系攻读法语。1957年毕业,到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1977年5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他出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后被评为荣誉学部委员。他先后翻译了法国费纳尔《致法兰西学院书》,莫泊桑《论小说》,左拉《论小说》,斯达尔夫人《论莎士比亚的悲剧》,达文《哲学研究导论》,都德《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以及《雨果文学论文选》,同时编选了《法国浪漫派作品选》《萨特研究》等。
综观湖湘译人长达一个世纪的翻译实践,可以发现,他们的译作产生了六个方面的深刻影响:一是引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是增强了国人对世界历史以及某些世界历史名人的了解,三是加深了国人对世界文学作品特别是欧美文学作品的向往,四是扩大了国人对苏联与东欧红色歌曲的热爱,五是提升了国人对西方文学理论、美学理论的认知,六是让国人获悉湖湘译人是中国翻译队伍中的一支劲旅,正所谓“无湘不成军”也。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来源:《书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