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疗愈,连接的力量:为肿瘤患者构筑心理社会支持网络——写在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10-10 15:51:33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0日讯(通讯员 童菲)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25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像一束温暖的光,精准地投向了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它提醒我们,战胜疾病,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除瘤”,更是一场关乎心灵与身体的整体战役。而在这场战役中,强大的心理社会支持,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必需品。

一、看不见的伤口:肿瘤背后的身心共舞

当被诊断为肿瘤时,患者的世界仿佛瞬间倾覆。恐惧、焦虑、愤怒、无助……这些汹涌的情绪,与身体的病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身心共病”的复杂状态。

心理如何影响身体?持续的焦虑和压力会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影响睡眠和食欲,甚至放大治疗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感。一个被恐惧占据的心灵,很难为身体修复提供安宁的“内环境”。

身体如何影响心理?手术的创伤、放化疗的副作用、形象的改变,都会深刻冲击患者的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可能导致抑郁、社交退缩,甚至对治疗产生抵触。

因此,“身心疗愈共治”的理念至关重要。它意味着我们的治疗目标,不仅是让肿瘤缩小或消失,更是要帮助患者这个人,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生活的掌控感和与世界的连接。

二、“连接的力量”:心理社会支持的三大支柱

“连接”是肿瘤患者身心疗愈共治的核心。对肿瘤患者而言,这种连接体现在三个层面,构成了坚实的心理社会支持网络。

支柱一:与自我的连接——内在力量的唤醒

这是疗愈的根基。帮助患者重新与那个强大、有韧性的自我建立连接。

正念与冥想:学习安驻于当下,观察而不评判自己的情绪和身体感受,能有效降低焦虑,提升对病痛的耐受度。

表达性艺术治疗:通过绘画、音乐、写作等方式,为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恐惧找到出口,实现情绪的疏导与整合。

信息获取与决策参与: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与医生共同决策,能极大地提升掌控感和自我效能感。

支柱二:与他人的连接——关系网络的托举

人是社会性动物,孤独是疗愈的最大敌人之一。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是抗癌路上最有效的“缓冲垫”。

家庭支持:家人的理解、陪伴和悉心照料是无可替代的。有效的沟通、温暖的拥抱、共同的面对,是患者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朋辈支持:与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类似挑战的病友连接,能产生深刻的共鸣和理解。病友支持小组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分享经验、互相鼓励、汲取希望。

医疗团队的支持:医生、护士、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工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提供“全人”关怀,而不仅仅是“治病”。

支柱三:与社群和未来的连接——生命意义的重建

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仍是社会的一部分,并且未来依然可期。

回归社会角色: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回归工作或参与感兴趣的社群活动,能帮助患者重建价值感和归属感。

展望未来:与家人一起规划治疗后的生活,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设定一些小目标,都能点燃对未来的希望之火。

公益与志愿服务:一些康复期的患者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去帮助他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苦难转化为力量,重塑了生命的意义。

三、我们可以做什么?——一份给支持者的行动指南

如果您是患者的家人、朋友或同事,您的支持至关重要:

1.真诚在场,胜过千言万语:不必刻意安慰,很多时候,安静的陪伴和一句“我在这里”,就是最好的支持。

2.学会倾听,而非指导:放下说教和“你应该怎样”的建议,创造一个让他们可以安全表达脆弱和恐惧的环境。

3.提供具体帮助:与其说“有事叫我”,不如具体化为“我明天帮你接送孩子”或“周末我来帮你做顿饭”。

4.尊重患者的情绪和选择:允许他们有坏情绪,尊重他们在治疗上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四、结语

在肿瘤这场风暴中,身体是战场,而心灵是指挥部。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正是对我们发出的深切呼吁:抗癌,是一场需要被爱、被理解、被连接的战斗。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位正在经历风雨的肿瘤患者,编织一张坚韧而温暖的心理社会支持网。因为,当心灵被照亮时,身体也会更有力量走向痊愈。疗愈,从来都是一个关于连接的故事。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王璐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