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拳范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9 22:11:06

文丨骆志平

民国前后,湖南出现过一批像杜心武这样名震江湖的武术家,至今留有一句口头禅,“王拳、范棍、向文章”,讲的是王润生的八拳,范庆熙的埃山子午棍,向恺然的武侠小说。

三人均已作古,但江湖影响未减,练武的人坐到一块,便会念及。八拳已纳入市级“非遗”、埃山子午棍已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向恺然不仅武功高强,武侠小说也写得好,解放初期,《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两部小说流传甚广,其中章节被改拍成电影《火烧红莲寺霍元甲》,一直留存在人们脑海中。

八拳脱胎于戚家拳,戚家拳大伙都熟悉,乃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创,被人称作“抗倭之拳”。八拳凶悍,起手快捷,招招致命,打法上“以直破横,以横并直,肩肘手一体,不避不让,招大式野,变化无穷。”

八拳勇猛,并非只有八招,而是由十六手,三步跳、十字桩、一字功、白猿功、全身功、五阳功和五阴功组合而成,比戚家拳更为简捷凶悍。晚清民国时,八拳影响很大。其第四代传承人王润生和大侠杜心武齐名江湖。

羊定国为八拳第七代传承人,七十有九,清瘦矍铄,声音洪亮,布衫布鞋,走路时衣摆带风,颇显江湖风范。其22岁习武,先后师承龙凤武,后拜王润生弟子龚寿泉为师,得八拳心法,承八拳衣钵。

和羊老初次见面时,发现其额上渗着微汗,手心发凉,我笑着对老人说,是不是小有不适,该看看中医,祛祛寒湿,补补气血咯。话虽略显不恭,却善意畅达。羊老说,练武之人,总相信自己身子骨结实,看来,是得调养调养了。

多年以前,羊老整理八拳拳谱,带徒授艺。现在,年岁大了,慢慢悠闲了下来,平时,在圈子中走动走动,很少再带徒弟,闲云野鹤的日子,吻合羊老性情。

问起参加过哪些赛事。他说:“没有,武术竞技讲套路,测评打分凭规制,八拳上不了那样的台面。不过,七八十年代,长沙叫脑壳多,经常约架,比试个蛮多回,没输过。我笑着说,那您也是长沙的叫脑壳哈。

谈起八拳,羊老话语扬风,似乎又回到了三更起床,四更习武的年代。他引用师祖王润生的话:“八拳归属于长拳可,短拳亦可,内家拳可,外家拳亦可,融天下之大美,一炉共冶之。”又说:“八拳出招,狮子搏象,竭尽全力,搏兔亦竭尽全力,无一处不着力。”这就是长沙八拳的特点,动如山崩,快似闪电,三招之内,必分高低。可惜,学的人不多,仅流传于几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间。

埃山子午棍不一样,近两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其创始人周广平,乃清道光年间武术家,湖北宣恩埃山人。其勤习梨花枪和戚家枪,后将枪法融入棍法中,起势时习惯于择子午站位,故得其名。

埃山子午棍分母棍、子棍,母棍以防为主,子棍攻击,双棍自封门户,进退同行,密不透风。母棍飞动起来,挪转揭杀,盖打抽撤,吞吐浮沉,处处严实,子棍反剪反杀,横扫把击,戳把腾空,招招致敌。

传到范庆熙时,其在实战中梳理棍法,调整步法,更为灵动勇猛,简练实用,适合战场劈扫拼刺。范庆熙的弟子刘桤荣更进一步,正因为如此,抗战时期,埃山子午棍备受关注,作为国术在军队中推广。

汪国义为埃山子午棍第四代传承人,年近七十,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先后师承刘桤荣,于海。为埃山子午棍衣钵传人,早些年与师兄陈华钟一起编有《埃山子午棍》《戚家拳戚家枪》等武术专著。

和羊老不一样,汪老出身科班,曾担任湖南省武术队主教练,湖南省武术馆总教练,对各门各派十分熟悉。刀、枪、棍、剑、鞭样样拎得起,还揣研过少林掌、南拳、螳螂拳、太极拳等。

曾多次作为中国武术队成员出访交流。专注于国家竞赛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拳械套路和单对练套路。精于健身气功、太极养生,内家调养功,门下弟子众多。

他说,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历代名家辈出,留下了无数的门派、拳谱、器械。光一部《水浒传》,里面108将,所持拳谱器械,各不相同,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汪老沏着茶,继续聊起了传统武术功法。他说:“传统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操一张皮,真正的武术家,能聚宇宙之力,化有形为无痕,静则如禅宗,动则如蛟龙。正因为如此,过去的武术家,不仅拳脚功夫好,个个内外兼修,对人体经络穴位多有研究,并运用到实战中。”

现代习武者,大多同时研究搏击、摔跤、泰拳等,扬其所长,克己之短,光练传统套路,已经落伍,武术国际化带来了传统武术的再一次飞跃,中国武术的实战性越来越强。

80年代,武术风靡一时。电影《少林寺》上映,随后《武当》《少林小子》,电视剧《霍元甲》《再向虎山行》《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层出不穷。那些年,到处创办武馆、武校,民间习武成风,最有名的是少林武术学校和万友武术馆。不少青少年放弃学业,走上了武术人生。

小时候,放学后一般不回家,三五成群,拐进山湾的草地上,学着电影里的动作,你一拳我一腿,经常打得口鼻流血,青一块紫一块,但没人喊疼,且越打越结实。

《少林寺》中的十三棍僧,个个好武艺,其中有一位的扮演者就是汪国义。他不仅出演了棍僧,还参与编排少林棍法。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能出演中国第一部武打电影,可想内心有多舒畅。

其恩师刘杞荣,名头特别大,先后师从向恺然、刘百川、杜心五、王润生等近十位名家。对拳击、摔跤、棍术、太极、形意、八卦、通臂等拳械均有研习,曾任国民党廖磊兵团总教习。

其将棍法融入劈刺中,在军队训练比武中,曾连挑五十三名仕官,夺得“棍王”称号。解放后,刘杞荣任湖南省武术队总教练,多次参加国内武术比赛,获得不少荣誉,和于海、于承惠属于同辈武术家。

有这样的名师引路,汪老师自然功力不浅。虽然年近古稀,但腰板挺直,剑眉高挑。闲聊之时,他换下一身行头,走上练功场,来了一套子午棍,只听一声大吼,动如奔鹿,跃如行猿,扑如猛虎,凝神收势,气息不喘。

冷兵器时代,为了拓疆护土,朝廷每年选拔武状元,而民间,守家护院,开镖行,全凭拳脚功夫。如今,听不到喊打喊杀的声音了,武打电影中却人人起得飞,很少有人想过,拍得这么神奇,会不会砸了中国武术的牌子。

现在,习武的人逐年减少,除了孩子们吃不了那份苦。也与时代变迁,武术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息息相关。不知为何没把武术纳入基础教育?练就一身蛮力,摔出一身结实,强壮一身体魄,走起路来挺胸直背,讲起话来字正腔圆,笑起来满脸灿烂,多有精气神!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习武动的是手脚,用的是脑子,强的是筋骨,练的是心气。现代人去健身房,跟着机械去出汗,大多为了塑出好身形,变得更加潇洒和漂亮。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能吃得这份苦的人不多,吃不了苦,怎么能习武。真正的文明,应该带有血性和野性,哪怕拳脚相加,打出几个小疙瘩,有啥可怕的,擦点止疼药不就好了么。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